编者按: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8月3日,第二十四届中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于重庆盛大开幕,汇聚了国内外眼底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眼底新动态,共谋眼底之未来。《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邀请到中国眼底病论坛大会主席、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黎晓新教授,话中国眼底病论坛会议亮点,为中国眼底病领域定方向、谋发展、开新局。
《国际眼科时讯》:本届中国眼底病论坛学术亮点有哪些?
黎晓新教授:
从2004年至今,中国眼底病论坛规模越来越大,不断纳入各种新技术。本届中国眼底病论坛有两大亮点:
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论坛。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如人工智能指导眼底病诊断等。因为人工智能要利用大数据,眼底病的图像非常多,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促使人工智能在国内正向发展,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医教研都进入了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二、眼病转基因治疗论坛。本届中国眼底病论坛的遗传眼病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转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进展突飞猛进,今年论坛参与的眼科医生人数众多。多年来,我国生物医学领域人才众多,政策开放、人才吸引为转基因治疗奠定了一个开阔的平台。在转基因治疗方面,眼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视网膜下腔相对免疫豁免,去年一年之内启动的二期临床实验数量非常多。大家越来越关注遗传性眼病及转基因治疗领域。过去,遗传性眼病既没有药物治疗方法也没有手术治疗方法,医生们对治疗遗传性眼病持悲观态度;现在,转基因治疗让人们看到一线希望。令人高兴的是,中国转基因治疗的发展速度不亚于美国。黎教授感慨,2019年美国AAO会议前夕增加了一天的转基因治疗会议,当时会场非常大,有几十家公司参会;今天,我国也有二三十家公司启动或正在启动转基因治疗的相关项目。这传递了一个非常好的信息,说明我国的科学家与临床医生紧密结合,为挽救几百万的遗传性眼病患者共同努力,向着有希望的方向推进。之前转基因治疗相关会场的参与人数较少,如今关注转基因治疗的眼科医生一年比一年多,也表明众多眼科医生看到了希望,这是非常令人可喜的变化。
《国际眼科时讯》:本届中国眼底病论坛邀请了国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对于中国眼底病领域的发展有何意义?
黎晓新教授:
由于国内会议发言没有采用英文,我国眼科学者只有参加国外会议,才能将其工作成果在国际上进行交流。中国眼底病论坛每年都邀请有学术影响力的国际专家,分享学术前沿、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理念,以期对我国眼科发展有所启发。中国眼底病论坛第一天上午邀请的国外专家主要偏重于眼底病内科、血管性疾病方面的交流;眼底病外科会场和其他会场也邀请了相关内容的国外专家进行交流;第三天举行的中日眼底病论坛已进行了近二十年,要求讲者在手术领域展示新的idea、新的理念、新的技术等创新内容,这一论坛也深受国内眼底病医生的欢迎。
《国际眼科时讯》:本届中国眼底病论坛上,哪个环节让您印象深刻?
黎晓新教授:
今年是电影节举办的第11个年头,黎教授从始至终参与了此次会议的电影节。电影节最初在黎教授的倡导下,委托蔡司公司将手术演示推向国际水准。题目最初选择了“术中意外智者致胜”作为主题,意外是指手术中的意外,以后发展为“意外荟萃”。黎教授表示,手术过程中产生意外不害怕,害怕的是不会应对意外。如何应对手术中的意外,确保完美的手术效果,这是电影节的主题思想。电影节面对的是年轻一代的眼科医生,他们不是初学者,手术技巧相对成熟又没有完全成熟,同时邀请资深的手术专家参与讨论,不同观点碰撞,迸放新的思维火花与理念。蔡司公司为每年的电影节进行了精心准备,与讲演医生之间充分沟通,将主题、影像、配乐、题目等融合,与讲解同步进行,力争方方面面做到极致。故每年中国眼底病论坛的第一天晚上是电影节的专属环节,每次参与人数均在2000人以上。电影节作为一个传统项目,能够长时间保存下来并受到大家的喜爱,说明它推动了年轻一代的成长,促进了我国眼底病例的表达,提升了病例PPT及影像制作的水准。
《国际眼科时讯》:近年来,眼底病领域进展一日千里,相关指南也随之更新,指南制定、更新有哪些流程?
黎晓新教授:
眼底病医生是眼科队伍中数量较大的群体,众多眼底病医生的成长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不需要进行激光治疗?其一线治疗方法是什么,首选激素治疗还是抗VEGF药物治疗?基于现存的争执点,需要对眼底病相关指南重新制定或更新。制定或更新指南之前,需要对引证的证据进行科学评价,评估并标注其学术强度,让医生明确知道哪些是个人观点,哪些是经过严格证据考核的观点。指南制定之后,在临床实践中被医生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不仅通过全国学术会议推广指南,也发动各个公司在卫星会上、在当地的学术会议上进行推广、讲解指南,促进新指南、新知识的更新普及。
《国际眼科时讯》:目前,国内眼底病诊疗工作存在哪些机遇?
黎晓新教授:
目前,我国眼底病诊疗工作中存在较多机遇,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转基因治疗,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之间也存在机遇。我国生物医学发展很快,基础研究提出了发病机制,需要到临床治疗中验证,这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数量多,为眼底病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这是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机遇,利用大数据发展机遇可以帮助眼科医生更深入地了解疾病。中国眼底病论坛不断共享这些机遇和信息,期待更多眼科同道抓住机遇,将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光明同行,共启眼底病领域新征程!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