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甦雁教授专访:揭秘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的诊治策略

  • 2023-12-19 16:55:00
  • 188 Views

编者按: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是指血液在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积聚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眼前黑影等。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严重影响中心视力,若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可导致视功能的不可逆性损伤。2023年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黄斑病学组年会暨第十一届PCV论坛上,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李甦雁教授,理论结合临床病例,详细阐述了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的诊治方法,为眼科同道明晰了诊疗思路。《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采访到李甦雁教授,分享了其在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诊治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国际眼科时讯》:哪些疾病或因素可能导致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李甦雁教授

导致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大动脉瘤、眼外伤等,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PCV。

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观察和药物治疗。对于手术疗法,根据病情的轻重和视网膜下出血范围的大小,以及特定的疾病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常见的手术方法——玻璃体腔注射气体,主要是将视网膜下的积血从黄斑处移除,从而改善视力。此外,如患者伴有玻璃体积血,可能需要联合玻璃体手术切除。同时,还可以联合抗VEGF治疗或者视网膜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注射,以促进出血的吸收和视力的恢复。


《国际眼科时讯》: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李甦雁教授

对于黄斑区的视网膜下出血,如果出血量较少、时间较短,可以采取观察的策略,不必一定进行手术治疗。而对于出血量较大或出血位置在黄斑中心凹下的情况,则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来决定治疗方法。

如果存在新生血管,可以选择抗VEGF治疗;

如果视网膜下出血较多,可以联合视网膜下的tPA注射;

如果出血量较大,播散到玻璃体时,需要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切除混浊的玻璃体,然后再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抗VEGF治疗或联合tPA的治疗。

在出血量较少、时间较短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玻璃体腔注射气体来移除黄斑区上下出血,使积血离开黄斑中心凹的地方。同时,如果伴有PCV或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患者,可以联合抗VEGF治疗。


《国际眼科时讯》:去除黄斑部视网膜下积血有哪些新技术方法在探索中?

李甦雁教授

去除铁离子对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破坏是治疗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的关键。近年来,视网膜下注射tPA技术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该技术需联合玻璃体手术去除玻璃体后皮质,人工诱发PVD。tPA注射完成后,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进行气液交换。

选择视网膜下注射tPA治疗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时,要注意把握手术时机,出血时间过短或过长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出血后两周左右是比较合适的治疗时机。此外,视网膜下注射tPA的剂量要精确控制,避免过大剂量导致对视网膜产生毒性反应。


《国际眼科时讯》: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去除积血后,后续治疗如何安排,请谈谈您的经验。

李甦雁教授

对于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下注射tPA后的后续治疗需根据疾病的诊断来制定。若诊断为视网膜大动脉瘤,除了清除积血,还需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来观察视网膜大动脉瘤是否消退;如未消退,可能需要联合激光治疗,同时使用药物促进剩余积血的吸收。若诊断为PCV或湿性AMD,则需根据手术后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或OCT、OCTA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联合抗VEGF治疗。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