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PM)是威胁中青年人群视力的重要原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病理性近视比较严重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全球病理性近视的发病率约3%,其中有大约5.2~11.3%的病理性近视患者会继发黄斑部CNV(其中约15%的患者双眼发病)。如果不治疗,96%会发生CNV的萎缩消退,遗留视网膜萎缩灶或机化瘢痕,对视觉造成永久损伤。《国际眼科时讯》特别发起,康弘药业公益支持的“10年铸经典 大咖话规范”眼底病规范化诊疗项目,第四季第一期特别邀请中部战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宋艳萍教授,围绕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的诊治思考做了精彩的分享和述评。
抗VEGF为pmCNV的一线治疗,目前抗VEGF药物主要有单抗类药物和融合蛋白类药物两大类。在疗效研究方面,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单抗类药物,而对于我国自主研发的融合蛋白的研究尚少,尤其是长期的疗效分析。其次对于预后因素的研究众说纷纭,没有统一论断。故宋艳萍教授团队发起一系列有关融合蛋白类药物康柏西普治疗pmCNV的临床研究,以期发掘更多循证依据鉴证其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带来指导。
针对融合蛋白类抗VEGF药物治疗pmCNV的疗效和预后研究
一项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和评估康柏西普治疗pmC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影响视力预后和玻璃体腔注药次数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
⑴康柏西普治疗pmCNV可以带来较好的视力获益和解剖形态获益,且安全、有效。
⑵末次随访BCVA与基线BCVA呈正相关,与CNV渗漏面积呈负相关。
⑶总注射针数与基线CMT、CNV面积、CNV渗漏面积呈正相关。
针对不同抗VEGF药物治疗pmCNV的对比研究
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比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pmCNV的疗效。结果显示:
⑴在治疗pmCNV时,与雷珠单抗相比,康柏西普可获得相似的视觉和解剖学获益。
⑵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对于pmCNV同样安全、有效。
⑶此外,将在进一步研究中评估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最佳给药方案。
针对康柏西普3+PRN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该研究旨在探讨康柏西普3+PRN治疗pmCNV患者1年疗效分析。结果显示:
⑴康柏西普1年的平均注射次数是3.76次。
⑵42例患者42眼中32眼(78%)延长期无需额外注射。
⑶未发现全身及眼部并发症。
对于给药方式的研究,初期多采用1+PRN,在临床观察中发现3+PRN对视力会有更好的获益,并能降低复发率及再治疗率。
对于康柏西普治疗方案选择的研究
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观察和评估康柏西普不同起始给药方案治疗pmCNV疗效差异,及不同方案是否会影响pmCNV的复发和再注射针数。结果显示:
⑴不同给药方案对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mCNV均安全、有效,均能有效提高BCVA、降低CMT。
⑵3+PRN比1+PRN总注射针数更多,但再治疗针数和复发率更低,2年随访视力更佳且视力提高更多。
宋艳萍教授精彩述
视点一:论pmCNV的发病机制?
目前关于pmCNV的发生机制,大多数学者认为机械牵拉机制占主导地位。高度近视患者随着眼轴病理性延长,在机械牵拉作用下,后极部视网膜各层组织变薄,Bruch膜也延伸破裂,形成腔裂纹,出现缺损。兼之视网膜组织变薄后缺血缺氧,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脉络膜血流灌注时间延长,继而出现缺氧,此时VEGF更易在变薄的视网膜脉络膜组织上发生病理性水平升高,致使新生血管生成,以此代偿组织的缺氧。
再者,高度近视具有遗传性,是显性遗传,且有多基因遗传倾向。大多数学者认为高度近视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如常染色体非单基因显性遗传等相关。
我国是病理性近视大国,目前病理性近视呈现高发趋势,与过早介入电子产品、用眼不卫生等息息相关。因此现在国家政府与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呼吁关注人民健康,重视病理性近视的防治。
视点二:pmCNV抗VEGF治疗一针即可吗?
对于抗VEGF治疗pmCNV的方案的探索,我们团队专门进行过相关研究。研究设置了两组病例,分别采用1+PRN 或3+PRN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其2年、3年甚至5年后的结局。既往大家都认为pmCNV抗VEGF治疗一针即可,研究结果发现并非如此,1+PRN方案治疗一年后,部分患者新生血管复发,需要再次治疗,且需要再次抗VEGF治疗的次数明显高于3+PRN组,有的患者甚至需要注射3~4针。这也意味着3+PRN方案充分治疗后,后续疾病复发的概率明显低于1+PRN方案。
视点三:pmCNV的治疗时机如何选择?
pmCNV的治疗时机越早越好,一旦出现视物变形,眼底检查发现新生血管就即刻开启治疗,如此患者视力获益更好、注射次数更少,视网膜形成瘢痕或后期发生视网膜萎缩的概率会更低一些。
视点四:黄斑劈裂的进展与玻璃体腔抗VEGF治疗的相关性?
玻璃体腔抗VEGF治疗过程中的机械张力,可能会导致玻璃体发生一些紊乱,药物也可能加剧玻璃体的液化,形成内向的力;抗VEGF可以缩小新生血管病变,减轻黄斑水肿,形成向外的张力。有临床研究探讨过该问题,结果发现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进展与玻璃体腔抗VEGF治疗的频率、注射次数及药物本身没有相关性。病理性近视本身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紊乱就是影响黄斑劈裂发生的风险因素。
视点五:对于pmCNV的防治,未来应该关注哪些方向?
个人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抗VEGF仍是治疗pmCNV的一线选择,临床实践已充分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pmCNV的防治未来更重要的是聚焦于全民科普宣教,使广大患者了解高度近视及其危害,做好定期复查,及早发现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及早发现新生血管并在萌芽状态尽早抗VEGF治疗以遏制其进展。
抗VEGF中的经典代表药物康柏西普在治疗pmCNV的优异疗效已获得大量的临床研究佐证,包括一期临床研究、三期临床研究,抑或真实世界研究。而不同于老年黄斑变性继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时存在诸多不应答或应答不佳的情况,pmCNV很少出现不应答的情况,各种研究探索和临床实践也证实康柏西普治疗pmCNV疗效良好、安全可靠,早治疗早获益。
学习完今天的内容,您有什么收获呢?不妨点击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进入小程序打卡、测验,加入“10年铸经典 大咖话规范”学习阵营。
参与学术打卡奖励机制
活动期间,每位读者可多次参与互动打卡学习,每天签到可获得10 积分,一天只限签一次。
每期推文附带 4 道试题,每题分值 25 分,每回答正确一道题即获得 25 积分;多次打卡的,取第一次作答成绩。
每期推文转发朋友圈,即可获得 100 积分,每个适应症最高可获得 500 积分(100x5);朋友圈转发截图需在小程序上传,经审核验证后可获得积分奖励。
积分可用于兑换专家学术著作。关于积分奖励标准等事项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平台所有。
①每个适应症专题所获得的所有积分仅限当期适应症专题兑换使用,不计入其他适应症专题;每个适应症专题限 200 本图书,先到先得,兑完即止。
②15期结束后按总积分由高到低排名取总积分最高的40位读者,赠送《Ryan 视网膜(第6版,3卷)》一套,先到先得,兑完即止。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