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脑小血管病作为一类影响脑部微小血管的疾病,其危害不容小觑。这类疾病不仅与认知功能下降、中风等严重健康问题紧密相关,还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诱因之一。然而,由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且早期症状不明显,其诊断和治疗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风险评估方法,对于预防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第二十四届欧洲视网膜专家学会年会(Euretina 2024)上,中国眼科学者JIALIN WANG展示了其团队的一项新研究,该研究深入探索了眼动脉的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特征与脑小血管病严重程度及其进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脑小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力的工具。
研究方法
为了揭示眼动脉与脑小血管病之间的潜在联系,研究团队采用了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招募了64名参与者(共12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36名确诊为脑小血管病的患者进行了长达7年(从2016年至2023年)的详细随访。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研究人员评估了患者的总脑小血管病评分,该评分综合了脑白质高信号、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四个关键指标,以全面反映脑小血管病的严重程度。此外,研究团队还利用了3D重建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眼动脉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精准测量和分析。
研究结果
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联性:研究发现,眼动脉的血流速度、质量流率和壁面剪切应力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脑小血管病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风险评估模型的优化: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结合传统风险因素与眼动脉特征的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在评估脑小血管病严重程度时,其预测效能(以模型曲线下面积衡量)显著优于仅基于传统风险因素的模型。
眼动脉直径的预测价值:研究还指出,首次就诊时眼动脉直径较小的患者,其脑小血管病进展的平均时间间隔明显较短。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眼动脉直径作为脑小血管病进展独立预测因素的可靠性。
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表明,眼动脉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与脑小血管病的严重程度及其进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特别是眼动脉直径的减小,可能预示着更高的脑小血管病进展风险。结合传统风险因素和眼动脉特征的风险评估模型,为临床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脑小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有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研究启示
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人们对眼动脉与脑小血管病之间关系的理解,还为脑小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期待能够进一步揭示眼动脉与脑小血管病之间的复杂机制,并开发出更加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减轻脑小血管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健康负担。
讲题:Ophthalmic artery morphology and hemodynamics associated with severity and progression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讲者:JIALIN WANG (China)
共同作者:YANLING WANG (China), XUERU CHENG (China), JIAO SUN (China)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