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下方的色素上皮层分离,导致感光细胞无法正常接收营养,进而引发视觉损害。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Euretina2024上,日本Kagoshima大学的副校长和日本视网膜玻璃体学会会长Taiji Sakamoto教授就视网膜脱离的机制及治疗方案汇报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获得Kreissig奖章。
Sakamoto教授将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工作研究作为本次讲座的主题,并以此回顾自己三十年的职业生涯。这段旅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基础科学实验室的研究——专注于视网膜脱离导致的神经退行性变。
临床手术实践——在手术室中亲自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
当前的学术角色——作为学术机构的负责人,推动相关研究与实践发展。
基础研究的启航
Sakamoto教授出生在日本最南端的岛屿,这是一个极为保守的地区。从医学院毕业后,Sakamoto教授负责了大量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他的导师始终强调:“必须在视网膜脱离后72小时内进行治疗。” 他最初不理解这个时间截点的重要性,直至后来惊讶地发现,这一问题早在五十年前已获深入研究并形成定论。转入基础科研领域时,神经退行性变研究正值学界热点。当时的实验室教授指出:"若需构建神经退行性变模型,视网膜脱离堪称最佳研究对象。"在此契机下,Sakamoto教授确立了科研方向,开启了视网膜脱离及其神经损伤机制的探索之路。
在研究视网膜脱离时,Sakamoto教授系统观察了脱离视网膜的组织学演变,发现脱离72小时后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显著变薄。研究团队发展了三种干预策略:抑制细胞死亡启动机制、阻断视网膜细胞退行性变进程、促进视网膜脱离后的神经再生。研究揭示,感光细胞死亡主要源于营养剥夺,但非唯一机制——细胞死亡产物可显著改变视网膜微环境,加剧继发性损伤。值得注意的是,在视网膜脱离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中,Sakamoto教授团队检测到大量胞外组蛋白。生理状态下,组蛋白严格定位于细胞核内,而视网膜脱离后其外释,促使巨噬细胞吞噬清除,但该过程可能诱发炎症级联反应,加重视网膜损伤。此外,研究发现玻璃体具组蛋白毒性中和作用。鉴于玻璃体不可作手术介质,团队采用透明质酸替代并证实其减毒效应,该发现直接催生手术技术革新。
基础研究指导手术发展
基于上述成果,Sakamoto教授创新性提出"软壳式玻璃体切除技术"(Soft Shell Vitrectomy)。针对视网膜组织脆弱或炎症显著病例,主张先用透明质酸覆盖保护,从而降低术中和术后损伤。术中涉及视网膜裂孔处理时,运用全氟碳液体(PFCL)覆盖技术进一步控制风险。该技术显著提升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这一发现让Sakamoto教授感到无比激动,因为它证明了基础科学研究可以直接推动手术技术的进步。回溯发展历程,Sakamoto教授特别指出:2000年前后,玻璃体切除术仍属高难度眼科手术。例如黄斑裂孔修复手术的复杂性难以被当代年轻医师想象,直至Kaduna Sonos教授突破性研发染色技术,不仅极大简化手术操作,更建立"手术依赖不仅是手更是眼"的理念。受此启发,Sakamoto教授致力于探索提升玻璃体可视化途径,推动术式精准化。
研究意外发现,糖皮质激素是唯一不诱发无菌性眼内炎的制剂,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典型病例显示,误将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注射入眼的患者虽出现短暂性眼内组织白染,但最终视力完全恢复。这促使Sakamoto教授开始思考,曲安奈德是否可以用于玻璃体可视化。基于此,Sakamoto教授立项前瞻性随机研究,纳入900例患者随机分为曲安奈德辅助组(TA-assisted)和对照组。结果证实,TA-assisted PPV组术中视网膜裂孔发生率显著降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显著减少。
从临床实践到社会责任
担任学术机构负责人和大型医院的院长后,Sakamoto教授角色认知发生了转变。在过去,医师们只需相互认可手术方案,而如今,医师必须向社会和患者解释清楚每一个手术方案的优劣。然而现实困境在于:个体医师多不愿参与随机对照研究,执着固有术式且抗拒外部监督。为此,Sakamoto教授意识到真实世界数据或许能够解决这些问题。Sakamoto教授牵头建立日本视网膜脱离登记系统(Japan Retinal Detachment Registry),整合26家顶尖医院,通过互联网平台采集详实数据。当病例积累逾5000例时,运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进行虚拟随机临床试验(Virtually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规避传统前瞻性研究的高成本短板。截至目前,基于该数据库已发表16篇论文,核心发现包括:女性患者手术等候时间较男性显著延长。社会问题或许影响了女性患者的就医权利,医疗公平性不仅取决于技术突破,更受社会因素制约。
Taiji Sakamoto教授专访
会后,Sakamoto教授接受了《国际眼科时讯》的专访,对研究初心和眼科发展相关问题做出回应。
对于研究方向,Sakamoto教授表示:他之所以选择研究视网膜脱离,是因为 Kreissig 教授在该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研究这个问题总是令人兴奋。他最初从基础科学的角度开始研究视网膜脱离。
对于社会平等问题,Sakamoto教授表示:社会平等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日本和美国的一些地区,仍然存在许多社会不公现象。例如,女性接受视网膜脱离手术的等待时间比男性更长。医师需要更多的方法来治疗视网膜脱离。
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Sakamoto教授表示: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与手术时间密切相关。在日本,大多数手术是由年轻外科医师完成的,而他们并不擅长巩膜扣带术。巩膜扣带术需要丰富的经验和长期训练。然而,与中国类似,日本的年轻医师往往不愿意投入过多时间进行严格训练。因此,许多年轻医师更倾向于选择玻璃体切除术,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
总结
视网膜脱离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要实现每位患者的真正治愈,必须在技术创新与社会变革层面取得双重突破。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