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追踪丨卡他莫拉菌性角膜炎、虹膜囊肿,分享两例罕见眼部病例的诊疗思维

  • 2025-04-21 18:12:00
  • 39 Views

编者按:眼部疾病种类繁多,其中罕见病例因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不典型的病程发展,对临床医师的诊断能力提出了极大挑战。这些病例不仅考验临床医师的临床思维逻辑,更对其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第40届亚太眼科学大会(APAO 2025)上,众多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案例得以交流分享。其中,两例罕见眼部病例尤为引人注目,不仅展示了多模态检查在诊断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更强调了临床医师在面对非典型体征时所应保持的高度警觉性。


病例一:卡他莫拉菌性角膜炎——挑战传统诊疗的罕见感染

病例回顾

一名59岁男性,有4年慢性双侧踝部静脉溃疡病史且居住卫生条件差,因左眼视力模糊、疼痛及红肿一周就诊。

初次检查显示左眼视力下降(仅可见手动),眼压升高至30mmHg,无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深层基质浸润、边缘不规则、前房积脓、角膜内皮斑伴角膜后沉着物,角膜知觉减退。B超检查初始未见玻璃体炎或白内障。初始治疗包括每小时局部使用抗生素(头孢呋辛、庆大霉素、两性霉素B、氟康唑),同时口服氟康唑及局部使用抗青光眼药物。

然而,患者病情恶化,2天后复查B超提示轻微玻璃体炎,考虑眼内炎可能。随后调整治疗方案,包括玻璃体内注射头孢他啶和万古霉素(一周内4次),联合全身抗生素治疗,并将局部头孢呋辛升级为头孢他啶。角膜刮片培养鉴定为卡他莫拉菌,该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及红霉素敏感。双下肢静脉溃疡培养无细菌生长,玻璃体培养未检出病原体。经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


病例启示

卡他莫拉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罕见眼部感染,全面检查及详细病史采集对正确诊断和管理至关重要。密切的B超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恶化征象。积极早期治疗及频繁病情评估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讲题:Moraxella catarrhalis Keratitis——a Rare Organism in Corneal Ulcer

作者:Law NGEE LING,Yong MENG HSIEN,Seow SIENG TENG


病例二:虹膜肿瘤疑似病例——老年患者的隐匿性眼部病变


病例回顾

一名75岁中国女性患者,因右眼无痛性视力模糊持续加重1个月就诊。近一周内,右眼白色混浊物迅速增大。

眼科检查示双眼视力均为6/18,无传入性瞳孔障碍。右眼前节检查发现下方前房三分之一区域有一大型带蒂无色素虹膜囊性肿物,虹膜无新生血管,前房深度正常,偶见色素细胞,瞳孔圆且对光反射正常,后房人工晶状体在位。眼压正常,后节检查未见异常。右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角膜内皮后方高反射信号。右眼B超检查正常,玻璃体透明,未见脉络膜或视网膜肿块。眼眶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右眼虹膜下部有一环形强化病变突入前房,边界清晰。

初步诊断为右眼虹膜囊肿,计划行切除活检以明确诊断。


病例启示

虹膜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眼内肿瘤。临床医师对表现为非典型体征(尤其老年患者)的病例时,应高度警惕虹膜肿瘤的可能性,以便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


讲题:Iris Tumour in an Asian Woman

作者:Anushia ELANGKOVAN,Chandramalar T. SANTHIRATHELAGAN


总结

上述两例罕见眼部病例分别探讨了卡他莫拉菌性角膜炎和虹膜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断过程及治疗策略。这些病例不仅揭示了眼部疾病的复杂性,也强调了全面检查、详细病史采集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对于眼科医师而言,面对罕见病例时,应保持冷静、细致入微,充分利用现代医疗技术和手段,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病例分享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临床思维和专业技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