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光明礼赞”:破眼科复杂迷障,寻临床实践良方

  • 2025-10-03 12:24:00
  • 10 Views

编者按:

金秋十月,山河锦绣,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华诞。

近年来,中国眼科砥砺奋进、锐意创新,在疾病防治、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取得一系列斐然成就。这些成果,凝聚着眼科人的智慧与心血,是我国医学科技实力攀升的生动注脚。

值此国庆佳节,祥和欢愉的氛围弥漫四周,回溯眼科事业的发展历程,其间诸多关键突破与明显进步接续呈现,令人心生欣慰、颇感自豪。这既是对过往努力付出的诚挚肯定,亦饱含对眼科未来稳步前行、持续发展的美好期待。

为共庆华诞、展望未来,《国际眼科时讯》特别策划“光明视界”国庆特辑,精选临床实践案例,为祖国的医学进步献上一份饱含深情的“光明贺礼”。


眼睛红不舒服,养鹦鹉了吗?

【临床札记】眼睛红不舒服,养鹦鹉了吗?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角膜科遇到不少有意思又值得警惕的病例,不少患者因与自家鹦鹉等宠物过度亲密接触,不幸被微孢子虫角膜炎“侵袭”。这些病例犹如“警报”,提示着微孢子虫在人与宠物间传播存在特定风险模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何彦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黄嘉禾以真实病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微孢子虫致病机理,分享精准诊断方法与有效治疗手段,并贴心给出饲养守则,为患者与宠物饲养者提供重要指引。


警惕!RET抑制剂相关黄斑病变

警惕!RET抑制剂相关黄斑病变

全身性应用药物可通过各种机制导致视网膜损伤,尤其是在长期大量用药的情况下,视网膜更易受到损害。在第二十六届眼底病学术交流会议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Retina China 2025)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雷剑琴教授分享了一位RET抑制剂相关黄斑病变(RETAM,RET inhibitor associated maculopathy)患者的诊疗经过,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的同时,也敲响了眼部安全警钟。


宋慧教授:白内障遇上角膜异常,如何制定手术策略?

宋慧教授:白内障遇上角膜异常,如何制定手术策略?

白内障作为全球首要致盲眼病,其手术治疗已成为恢复患者视力的主要手段。然而,当白内障合并角膜异常时,手术难度显著增加,对术者的技术要求也更为严苛。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宋慧教授深入探讨了合并角膜异常的白内障手术的相关问题,以期为临床眼科医师提供相关参考。


破壁奇袭——喻晓兵教授、王佳宁博士分享B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外源性眼内炎一例

破壁奇袭——喻晓兵教授、王佳宁博士分享B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外源性眼内炎一例

B组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又称无乳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通常与内源性眼内炎相关,且被视为内源性细菌性眼内炎的罕见诱因。然而,在第九届中国眼科学教育大会上,北京医院喻晓兵教授团队的王佳宁博士报道了一例更为特殊的病例——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因GBS感染引发了外源性眼内炎。此案例不仅挑战了传统认知,更凸显了GBS外源性眼内炎及时诊断与早期治疗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施维教授:视界重塑——先天性眼病视功能重塑的多元策略

施维教授:视界重塑——先天性眼病视功能重塑的多元策略

先天性眼病的防治与康复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更在深层次上对其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产生长远影响。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施维教授,就先天性眼病视功能重塑的多元策略进行了深入分享,揭示了这一领域的前沿进展与无限可能。


曲超教授:散光人工晶状体悬吊案例分享

曲超教授:散光人工晶状体悬吊案例分享

晶状体脱位是由于先天性、外伤性等病变导致悬韧带发育异常或者断裂,引起对晶状体的悬挂力不平衡或丧失而出现的晶状体位置的异常。由于晶状体脱位病因复杂,手术具有挑战性,眼科医师一直着力于晶状体脱位手术的探索与改进。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是治疗严重晶状体脱位和囊袋支撑不足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经典术式,随着眼内植入材料的改进,其术式的演变与创新得到越来越多眼科医师的关注。在第十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年会(COA2024)上,四川省人民医院的黄俊婷医师详细介绍了由曲超主任完成的一例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散光IOL悬吊案例的诊疗过程,并分享了手术经验,与参会眼科同道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


弑“菌”力敌——杨燕宁教授全方位解析细菌性角膜炎

弑“菌”力敌——杨燕宁教授全方位解析细菌性角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Bacterial Keratitis, BK)是一种由细菌感染角膜引发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微生物性角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BK进展迅速,是成年人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具有显著的致盲风险,需高度重视。若未及时接受规范治疗,炎症可迅速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的视觉功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杨燕宁教授长期专注于眼科疾病的研究与治疗,在BK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第九届中国眼科学教育大会上受邀作专题报告,深入解析了该疾病的最新研究与临床应对策略。


迷雾下的黑影——文峰教授、何一医师分享脉络膜痣引起后极部多灶性RPE渗漏一例

迷雾下的⿊影——⽂峰教授、何⼀医师分享脉络膜痣引起后极部多灶性RPE渗漏⼀例

脉络膜痣作为眼科领域常见的脉络膜良性病变,虽多数情况下保持稳定,但因其存在潜在恶变风险,一直是临床研究与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眼底多模式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脉络膜痣的精准鉴别与动态监测提供了实用的技术支撑。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文峰教授团队的何一医师分享了一则后极部多灶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渗漏病例,并结合前沿影像技术与长期临床随访数据,深入剖析脉络膜痣的生长特性、恶变风险预测模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山容犹改,“视”事如棋——角膜移植术后视力下降1例

山容犹改,“视”事如棋——角膜移植术后视力下降1例

EB病毒(EBV)相关葡萄膜炎是由EBV感染引起的眼部炎症性疾病,临床特点多样,可累及眼前后节,引发前葡萄膜炎、中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或全葡萄膜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表现为前房KP、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血管炎等,常常被误诊。治疗主要以抗炎及抗病毒为主,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患者视力预后良好,但EBV感染是原发性眼内淋巴瘤(PIOL)的危险因素,需要警惕淋巴瘤的发生。在第二十六届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Retina China 2025)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霄娜医师分享了一位EBV相关葡萄膜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详细介绍了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为广大眼科医师提供了诊疗参考。


吴欣怡教授:系统免疫病相关角膜炎的多元病理与治疗之道

吴欣怡教授:系统免疫病相关角膜炎的多元病理与治疗之道

随着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愈发认识到系统免疫病与眼部病变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大量前沿研究表明,系统免疫病引发的眼部病变,尤其是角膜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成为揭示系统免疫病内在机制的重要窗口。系统免疫病常累及眼部引发角膜炎,不同系统免疫病引发的角膜炎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存在差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吴欣怡教授详细介绍了常见引起角膜炎的系统免疫病的发病机制、眼部及全身表现,并阐述了相关治疗原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实用参考。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