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有约丨《病毒性角膜炎》:学习国际思路和专家视角的案头书

  • 2020-08-24 15:40:00
  • 1091 Views

近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立项的眼表疾病临床系列——《病毒性角膜炎》分册问世,该书分为两册七章,详细全面地论述了病毒性角膜炎的特征、检测方法、治疗方案,以及病毒性结膜炎和前葡萄膜炎的诊治。《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采访了本书主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孙旭光教授,孙教授介绍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分享了自己在本书撰写和编纂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数据显示,病毒在眼科感染性病原体中排名第一。由于病毒性角膜炎病程较长,愈后易复发,容易合并葡萄膜炎等相关疾病,其诊断和治疗也是难点。
 
三个特色:新思路、国际视野、“盲点”挖掘
 
孙教授介绍,总体而言感染性角膜病的诊断主要关注病因和感染原的确定。虽然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也重视病因,但是多数情况下,其治疗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而不是病原学的检查。近几年,国际上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因学诊断逐渐重视,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兴起,病原学检查有了极大的突破。这些新的进展、新的观点,在《病毒性角膜炎》中均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对于病毒性角膜炎,既往多关注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和腺病毒等,随着生物理论和检测技术的进步,巨细胞病毒、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8型等特殊病毒都纳入了临床诊疗关注和病原学检查的范畴,而对于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等少见的病毒,研究也取得了有力的成果。此外,临床上棘手的混合感染,症状较为复杂隐匿,容易漏诊误诊,对此,《病毒性角膜炎》书中也有相应的指导。
 
在临床篇的内容中,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分类、观点与看法,如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和前葡萄膜炎通过玻璃体腔注射抗病毒药物,流行性角结膜炎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应用的适应证,以及病毒性前葡萄膜炎房水病毒检测的适应证等,没有明确结论,或者既往探讨不足的问题和盲点也一一列出,以使读者了解相关疾病诊治的进展。
 
三项原则:权威、实用、便捷
 
该书为孙旭光教授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李莹教授、张美芬教授联合主编,全国多名眼表疾病的专家学者倾注共同的心血,历时近四年完成。谈到此书缘起,孙教授感慨万千,他指出,国有很多角膜炎的专著,但是专门论述病毒性角膜炎的寥寥无几。因此,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作出眼表疾病临床系列立项后,据此选择了病毒性角膜炎的选题。“不写后悔,写了更后悔”,虽然这是一句玩笑,但由此可见其间历经的种种艰辛,这么多专家付出了诸多汗水和心血。这本书是实实在在凝集智慧、经验和汗水的宝贵成果,不枉大家如此辛苦的付出。
 
本书的写作原则,首要的是实用,能够在临床工作中给予切实的指导,例如腺病毒性的角结膜炎如何分级?用什么药?用多少计量?用多长时间?什么情况下可以减量?什么情况下需要合并糖皮质激素联用?这些细节问题都尽可能给出了详细的方案,这在以往的著作中是比较少见的。
 
其次则是随用随查,作为一本单病种的专著,从内容到版式、开本,定位是“手边书”, 适合随身携带,案头随看随用,文字也力求简练准确。
 
第三是对于病毒性角膜炎诊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专家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譬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分型,除了公认的四种类型外,上皮型、基质型、内皮炎型和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均有提到,本书还提出了多种类型同时存在的混合型。孙教授还建议年轻的医生花一定时间系统阅读,建立对病毒性角膜炎的宏观认识。
 
谈及本书撰写和编纂的种种,孙教授表示,写书的过程就是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虽然有很多临床经验和病例积累,但在总结归纳成为一本著作时,却是远远不够。如果平常的积累是无序的、单纯的积存,而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收集、分析,则不免有“书到写时方恨读的少”之叹。因此,孙教授建议广大临床医生,无论是否准备写书和文章,平时都应该注意归纳整理,有序的数据积累才能体现出大数据的价值。
 
最后,孙教授表示,人民卫生出版社立项的眼表疾病临床系列,包括单病种专著,图解和科普类著作,即将一一与大家见面,为大家提供有临床指导意义的资料。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望本书在广大眼科同道精进道路上提供切实助力!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