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光眼因其隐匿的病程进展,对全球数百万患者的视力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科研人员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从深入挖掘青光眼的病理机制,到不断革新临床干预手段,每一步进展都彰显了人类对光明的不懈追求。4月3日~6日,第40届亚太眼科学大会(APAO 2025)在印度盛大召开,来自全球的眼科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眼健康领域的复杂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小编精选了此次会议POSTER中的亮点研究,呈现青光眼及相关眼病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大家共飨学术盛宴。
研究一:原发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虹膜的病理特征
研究目的
评估原发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并接受小梁切除术患者的虹膜组织病理变化。
研究方法
纳入在伊朗的Imam Hossein医疗中心被诊断为原发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并计划接受小梁切除术的患者。纳入标准严格限定为仅患有原发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排除标准包括患有糖尿病、系统性高血压、葡萄膜炎、血管病变、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假性剥脱综合征、虹膜新生血管以及既往使用过前列腺素类药物的病史。在手术过程中,于周边虹膜切除后,将获取的虹膜标本固定于10%福尔马林中,进行组织处理,并使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进行染色,以便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查的重点包括血管壁的玻璃样变、虹膜前缘层(ABL)的厚度变化、间质色素沉着情况以及色素上皮的特异性改变。
研究结果
√ 研究共纳入25名患者,平均年龄为64.4 ± 8.8岁。
√ 虹膜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72%的患者存在血管壁玻璃样变,48%的患者出现虹膜前缘层增厚,40%的患者表现为间质色素沉着,32%和4%的患者分别存在上皮细胞空泡化及上皮细胞脱色素现象。
√ 在88%的病例中观察到了核内包涵体及核内陷。
√ 患者平均使用1.3±1.1种抗青光眼药物。
研究结论
原发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虹膜组织存在显著的病理学改变。这些变化可能受到年龄、患者种族以及眼压升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深入了解这些变化对于推进原发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管理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讲题: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Iris in Primary Chronic Open-Angle Glaucoma
作者:Nader NASSIRI,Kourosh SHEIBANI,Maryam YADGARI,Sara KAVOUSNEZHAD
研究二:Fuchs葡萄膜炎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目的
比较小梁切除术与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术治疗Fuchs葡萄膜炎综合征继发药物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
研究方法
纳入28例经药物控制不佳的Fuchs葡萄膜炎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28眼),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其中16眼行小梁切除术,12眼行AGV植入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成功率,定义标准如下:
√ 标准A:术后眼压为5-21 mmHg且降低≥20%,无需用药(完全成功)或用药不超过术前(有条件成功)。
√ 标准B:术后眼压为5-16 mmHg且降低≥20%,无需用药(完全成功)或用药不超过术前(有条件成功)。
√ 完全成功与有条件成功的总和定义为累积成功。
研究结果
√ AGV组基线平均眼压为31.41±6.76 mmHg,末次随访降至22.41±5.09 mmHg(P=0.005)。
√ 根据标准A:小梁切除术组在6个月和36个月时的累积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1%,而AGV组分别为76%和9%。
√ 根据标准B:小梁切除术组在6个月和36个月时的累积成功率分别为93%和65%,而AGV组分别为58%和7%。
√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36个月累积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标准A:P=0.02;基于标准B:P=0.007)
研究结论
中期随访结果显示,小梁切除术治疗Fuchs葡萄膜炎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成功率高于AGV植入术。
讲题:Surgical Management of Glaucoma in Fuchs Uveitis Syndrome: Trabeculectomy or Ahmed Glaucoma Valve
作者:Nader Nassiri,Kourosh Sheibani,Maryam Yadgari,Sara Kavousnejad
研究三: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治经验分享
研究目的
记录并描述在孟加拉国班加班杜·谢赫·穆吉布医科大学(BSMMU)被诊断为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为一项基于医院的前瞻性观察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所有诊断为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研究人员记录了每位患者的眼科检查结果及所给予的治疗措施,并针对不同随访期记录了相关详细信息。
研究结果
√ 研究共纳入了20例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40只眼,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所有患者均为双眼患病。
√ 治疗前,双眼平均眼压为32±3mmHg;治疗后,眼压降至15±1mmHg。
√ 40只眼中有24只眼(60%)出现视野缺损进展,85%(17例患者)的患者存在近视屈光不正。
√ 治疗前,18只眼视力低于6/60,其余眼视力高于6/60;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有所改善。
√ 21只眼(53%)使用2~3种药物即可控制眼压,19只眼(48%)则需要通过滤过手术控制眼压。
研究结论
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以其高眼压和视野缺损进展为主要临床特征。因此,早期诊断、适当的眼科检查以及及时有效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对于稳定眼压、预防视野缺损的进一步恶化以及保护患者的视功能至关重要。
讲题:Juvenile Open-Angle Glaucoma: My Dealing Experience
作者:Shams NOMAN
小 结
在APAO 2025的学术舞台上,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推动了眼科学的不断进步。从分子层面的深入探索到临床治疗的创新实践,从传统术式的优化到新型治疗路径的开拓,科学探索始终以患者需求为锚点。期待更多跨学科、跨地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为全球眼健康事业贡献力量,为更多患者带来光明的希望。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