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例在目丨因人施策,有的放矢——替妥尤单抗治疗甲状腺眼病合并重症肌无力精彩案例解析

  • 2025-09-19 17:29:00
  • 25 Views

编者按:甲状腺眼病(TED)是以球后及眶周组织的炎症性病变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居成人眼眶病发病率首位,也是甲状腺疾病最常见的甲状腺外表现之一[1]。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两者在发病机制上有一定相似性,眼部临床表现也存在部分交叉与重叠[3],临床偶可遇到TED合并MG的患者,及时准确的诊断与个性化治疗对其预后至关重要。我们特别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何为民教授分享一位TED合并MG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对该案例的治疗要点进行深入解析,为眼科医师诊治此类患者提供了清晰的临床思路。


案例分享:TED合并MG,替妥尤单抗N01治疗行之有效

患者基本情况

身份信息:女性,36岁,于2025年5月就诊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

主诉:双眼突出1年余,视物重影5月余。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突出,伴畏光,无视力下降、复视、眼红、眼痛,未予重视。5个月前出现视物重影,伴头晕、眼胀、视物模糊、畏光、流泪及异物感,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双眼TED”,行双眼眶周注射曲安奈德,效果不佳。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9月余,口服阿苯达唑和硒酵母片;MG病史20年余,长期口服溴新斯的明,病情稳定。

既往史:9年前曾行双重睑手术;2年前行剖宫产手术。


检查结果

眼部检查(替妥尤单抗N01治疗前)

  • 双眼视力:OD 0.6,OS 0.9。

  • 双眼眼压:OD 19.2mmHg,OS 22.4mmHg。

  • 双眼眼球突出(20.5mm-103-21mm),眼睑轻度肿胀,结膜稍充血水肿,角膜透明,KP(-),前房深度正常,AR(-),瞳孔圆、直径约3mm,光敏,晶状体透明,小瞳下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双眼上、下、外转部分受限。

实验室检查

  • 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升高(2.64IU/L)。

  • 其他:

    纤维蛋白原降低(1.70g/L);

    总胆红素(30.3μmol/L)、直接胆红素(6.9μmol/L)、间接胆红素(23.4μmol/L)、胆固醇(5.22mmol/L)、β羟基丁酸(0.71mmol/L)均升高。

辅助检查

  • Hess屏检查:结果异常。

  • 眼眶增强MRI:双眼上、下,左外直肌增粗、强化、水肿。


诊断

1、双眼甲状腺眼病(TED)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重症肌无力(MG)


治疗

患者于2025年5月8日起接受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治疗(首次剂量10mg/kg,后续20mg/kg,q3w),迄今已完成7次输注。首次治疗后患者自觉畏光、复视症状部分缓解。4次治疗后复查:双眼视力OD 0.8,OS 1.0;双眼眼压:OD 12.1mmHg,OS 16.6mmHg。双眼眼球突出好转(19mm-103-19.5mm),眼睑无肿胀,左眼上睑轻度挛缩,双眼结膜无充血水肿。双眼上、下、外转受限好转。


治疗前后Hess屏检查、MRI检查、眼部外观情况对比如下:


案例精析:个性化治疗,替妥尤单抗精准干预TED

拨开迷雾,详解案例难点

何为民教授指出,该患者同时罹患TED和MG两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二者在免疫反应方面可能存在共同抗原,遗传背景亦存在一定重叠。从眼科角度分析,患者TED处于中重度活动期,上、下直肌炎症反应明显,需要积极抗炎治疗。鉴于MG病史长且稳定,当前的治疗重点为TED,同时需关注眼病治疗对MG的潜在影响。


因人施策,优化TED治疗策略

何教授强调,该患者的治疗需综合考虑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活动性。患者结膜轻度水肿充血,眼球上下转明显受限,临床活动性评分(CAS)3分,MRI显示双眼上下直肌明显增粗伴水肿。根据美国甲状腺学会(ATA)NOSPECS分级标准,属4级活动期。

因结膜充血水肿不明显,不推荐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该疗法对结膜充血水肿明显者效果更佳。替妥尤单抗上市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采用精准放疗治疗此类患者,但该患者年仅32岁,对放疗存在顾虑。在获悉替妥尤单抗可作为治疗选择后,患者欣然接受。


机制溯源,替妥尤单抗从源控病

何教授介绍,替妥尤单抗是一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拮抗剂,可特异性结合IGF-1R,阻断IGF-1与其结合,进而抑制IGF-1信号通路、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向脂肪细胞与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同时,该药可抑制CD4+ T细胞向眼眶募集,减少炎性因子分泌及透明质酸等糖胺聚糖合成,抑制炎症及免疫反应,减轻眼眶组织水肿、脂肪增生及眼外肌纤维化,从而改善TED患者突眼、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及眼部充血水肿等症状体征[4-5]。因此,替妥尤单抗能从源头上控制TED自身免疫反应,阻断炎症 cascade,属于“治本”之策。而传统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冲击、局部注射或精准放疗,仅能在炎症发生后予以控制,属“治标”范畴。该患者经4次替妥尤单抗N01治疗(半个疗程)后,MRI显示上下直肌增粗、水肿及强化均显著改善。患者对疗效满意,愿意完成全疗程治疗,以期彻底控制眼部免疫反应,减少复发。


指南为据,IGF-1R拮抗剂地位提升

何教授指出,《中国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及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EUGOGO)指南均将IGF-1R拮抗剂作为中重度活动期TED的二线治疗推荐。随着替妥尤单抗在美国上市并积累五年临床经验,2022年欧洲甲状腺学会(ETA)与美国甲状腺学会(ATA)联合发布的《甲状腺眼病管理共识声明》已将其推荐为伴有显著突眼和复视的中重度活动性TED的首选治疗。

替妥尤单抗N01在国内III期研究RESTORE-1中取得振奋人心的结果:治疗24周后,替妥尤单抗组眼球突出应答率(研究眼突眼度减少≥2 mm且对侧眼无相应增加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85.8% vs 3.8%),突眼度平均回落2.85 mm,远优于安慰剂组的0.02 mm;复视显著改善;CAS评分达到0或1分的患者比例达83.5%,安慰剂组仅为16.6%;研究眼总应答率为80.2%,安慰剂组为3.6%。结果表明,替妥尤单抗能显著改善TED患者突眼度、疾病活动度及生活质量,且整体安全性良好。


全面考量,分阶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

结合本案例,何为民教授总结TED诊疗要点如下:

  • 首先评估甲状腺功能:部分患者先发生甲亢后出现眼病,易误认为眼病是甲亢表现而延误眼科诊治,部分患者可能病情较重;

  • 判断TED严重程度及活动性:TED的自然病程如Rundle曲线所示由轻至重达高峰后逐渐进入平台期,应该早诊断、早治疗。严重程度可参照NOSPECS分级标准;活动性评估除了CAS评分,NOSPECS3级以上的患者应做眼眶增强MRI检查辅助判断,我们国家有不少TED患者CAS评分低,但眼眶增强MRI提示眼外肌有明显的活动性炎症;

  • 在替妥尤单抗N01上市前,对轻度活动期患者,除控制甲功、戒烟、避光、高枕卧位等常规措施外,对于眼睑肿胀挛缩明显的患者,眶周曲安奈德注射效果良好;对于NOSPECS 3级或以上、球后脂肪或肌肉受累者,若CAS评分高,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CAS评分低但以复视为主要表现、MRI提示眼外肌炎症较轻者,一般可行眶周曲安奈德注射;若炎症显著,可采用精准放疗联合眶周糖皮质激素注射,多数患者炎症控制良好,并可减少激素用量与疗程[6];在替妥尤单抗N01上市后,这些患者采用替妥尤单抗N01均具有明显的疗效。

  • 此外,对于既往曾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眼眶放疗、托珠单抗、眼眶减压手术等治疗后效果欠佳的难治性TED患者,替妥尤单抗N01也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当前炎症活动期TED的有效治疗利器。


结语

目前对于TED合并MG的治疗尚缺乏高级别临床证据,眼科医师应依据TED严重程度与活动性、MG分型及患者全身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替妥尤单抗N01的出现改变了TED传统治疗格局,能从病因层面阻断疾病进展,为难治性TED提供了有力武器。随着该药临床经验的持续积累,眼科医师有望为TED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体验,助其拥抱清晰视界!


专家简介

何为民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病理学组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专委会常委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常委

  •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眼病MDT专委会主委

  • 四川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委

  • 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委

  • 四川省肿瘤学会中枢神经肿瘤专委会常委

  • 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论文160余篇

  • 主编或参编(译)教材及专著16本


参考文献

1. Du B,Wang Y,Yang M,et al.Clinical features and clinical course of

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a case series of 3620 Chinese cases[J].Eye, 2021, 35(8):2294-2301.

2. Nils EG.Myashtenia Gravis[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375(1): 2570-2581.

3. 李彦羲,何为民.甲状腺相关眼病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诊疗进展[J].四川医学,2023,44(10):1094-1098.

4. Lanzolla G, Marinò M, Menconi F. Graves disease: latest understanding of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Nat Rev Endocrinol. 2024 Nov;20(11):647-660. doi: 10.1038/s41574-024-01016-5. Epub 2024 Jul 22. PMID: 39039206.

5. Ugradar S, Malkhasyan E, Douglas RS. Teprotum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Thyroid eye disease. Endocr Rev. 2024 Jun 5:bnae018. doi: 10.1210/endrev/bnae01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838219.

6. Yi Wu, Yanxi Li, Weimin He. Clinical study of thyroid eye disease combined with myasthenia gravis. Jpn J Ophthalmol.

2025 Sep;69(5):766-774. doi: 10.1007/s10384-025-01208-0. Epub 2025 May 5.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