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小丽教授:肠道微生物如何影响葡萄膜炎的发生与发展?

  • 2025-11-02 13:48:00
  • 22 Views


编者按:葡萄膜炎是一系列眼内炎症疾病,涉及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和邻近组织(包括视网膜、视神经),是全球视力障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肠道微生物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发现其与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相关,其中肠道微生物的失调可能参与葡萄膜炎的发生和发展。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眼科学术大会(CCOS 2025)上,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柳小丽教授作了关于肠道微生物与葡萄膜的专题分享,为研究这一难治性眼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专家简介

柳小丽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门诊主任

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 英才教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专业博士

师从葡萄膜炎专家杨培增教授


社会学术任职

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成员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葡萄膜炎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眼科疾病防治分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眼免疫学组委员

吉林省生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专业特长

擅长各种葡萄膜炎和巩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科研业绩

迄今为止,共发表SCI文章40余篇。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中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卓越人才项目等多项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深耕肠道微生物与葡萄膜炎研究数年,多篇相关论文发表于IOVS、BJO等权威杂志。



肠道微生物与免疫:一个不可忽视的双向联系

柳小丽教授首先介绍了肠道微生物与免疫之间的相互联系。肠道微生物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它们不仅参与消化和营养代谢,还在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物参与形成肠粘膜屏障,并通过刺激肠粘膜产生免疫细胞和抗体、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从而调节外周免疫反应。此外,还可通过其分子或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等调节免疫平衡,或通过肠神经系统,与大脑进行双向沟通,改变中枢乃至全身免疫状态。肠道菌群的失调,不仅可导致肠粘膜屏障破坏,促进细菌或代谢物的转移,还可能通过改变系统性免疫反应,进而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肠道微生物与葡萄膜炎的关联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作为一种由免疫介导的眼部疾病,其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联正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柳小丽教授指出,肠道微生物可通过分子模拟机制或作为佐剂,触发葡萄膜炎或放大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研究表明,在自发性葡萄膜炎小鼠模型中肠道中的Th17细胞活化、眼葡萄膜炎的严重程度均与肠道微生物有密切相关。消除肠道微生物后,葡萄膜炎的症状得到显著缓解,这一研究证明了肠道微生物在葡萄膜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葡萄膜炎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变化

柳小丽教授分享了关于葡萄膜炎患者肠道微生物组成变化的研究成果。

  • 葡萄膜炎患者的肠道微生物构成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白塞病患者中,硫酸盐还原菌(SRB)和一些机会性致病菌的丰度明显增加,而产丁酸菌(BPB)则减少。此外,在Vogt-Koyanagi-Harada(VKH)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如Bacteroides spp.、Paraprevotella spp.等的丰度显著上升,而产丁酸菌和乳酸菌的数量则大幅下降。

  • 进一步研究揭示了不同类型葡萄膜炎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差异。与强直性脊椎炎伴发的前葡萄膜炎相比,活动性VKH患者有13种特征性菌群改变和38种独特代谢物。这些差异菌群和代谢物主要参与烟酰胺和生物素代谢。活动性白塞病患者和Fuchs综合征患者在肠道菌群组成及其代谢物方面也有差异。

  • 除了肠道菌群的变化,活动期VKH患者的肠道病毒群落,尤其是噬菌体,也展现出独特的变化。这些差异性的病毒群落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并可能进一步影响葡萄膜炎的免疫反应。

这些差异的肠道微生物为葡萄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也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肠道代谢物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作用

柳小丽教授指出,肠道代谢物如次级胆汁酸、短链脂肪酸(SCFAs)、棕榈油酸(PA)和亚油酸(LA)在调节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代谢物通过激活免疫受体,促进Treg细胞分化,抑制Th1和Th17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葡萄膜炎。这些研究为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肠-眼轴机制为葡萄膜炎研究开辟新方向

通过柳小丽教授的精彩分享,我们深入了解了肠道微生物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尤其是在葡萄膜炎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中的潜力。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具有不同的肠道微生物表型,这些改变的肠道微生物可能是引起葡萄膜炎的关键节点,通过靶向这些关键肠道微生物或其代谢物,可为葡萄膜炎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未来,“肠-眼轴”机制的研究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靶向干预方案。


参考文献:

1.Schmidt, T. S. B., Raes, J. & Bork, P.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From Association to Modulation. Cell. 2018;172(6):1198-1215. doi:10.1016/j.cell.2018.02.044.

2.Salvador, R., Zhang, A., Horai, R. & Caspi, R. R. Microbiota as Drivers and as Therapeutic Targets in Ocular and Tissue Specific Autoimmunity.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20;8:606751. doi:10.3389/fcell.2020.606751.

3.Horai, R. et al. Microbiota-Dependent Activation of an Autoreactive T Cell Receptor Provokes Autoimmunity in an Immunologically Privileged Site. Immunity. 2015;43(2):343-353. doi:10.1016/j.immuni.2015.07.014.

4.Ye, Z. et al. A metagenomic study of the gut microbiome in Behcet's disease. Microbiome. 2018;6(1):135. doi:10.1186/s40168-018-0520-6.

5.Ye, Z. et al. Altered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 in patients with 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 Gut microbes. 2020;11(3):539-555. doi:10.1080/19490976.2019.1700754.

6.Li, M., Yang, L., Cao, J., Liu, T. & Liu, X. Enriched and Decreased Intestinal Microbes in Active VKH Patients.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2022;63(2):21. doi:10.1167/iovs.63.2.21.

7.Li, M. et al. Comparison of intestinal microbes and metabolites in active VKH versus acute anterior uveitis associated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25;109(3):353-361. doi:10.1136/bjo-2023-324125.

8.Liu, M. et al. Differential intestinal microbes and metabolites between Behcet's uveitis and Fuchs syndrome. Heliyon. 2024;10(20):e39393. doi:10.1016/j.heliyon.2024.e39393.

9.Liu, M. et al. Alterations of the Enteric Virome in 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2025;66(6):15. doi:10.1167/iovs.66.6.15.

10.Wang, Q. et al. Changes in the Gut Microbiome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Behcet's Disease via Adjuvant Effects.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21;9:716760. doi:10.3389/fcell.2021.716760.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