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眼科医学的浩瀚领域中,干眼和圆锥角膜一直是困扰患者的两大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领域迎来了令人振奋的进展。美国眼科学会(AAO)年会作为全球眼科领域的权威学术盛会,在其最新的角膜议题中,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专家,分享了他们在眼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本期特精选自身免疫性干眼与圆锥角膜领域的研究进展几则,与大家共探讨。

自体血清是指自体静脉血液离体并凝固后,在血浆中去除纤维蛋白原后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大量研究结果证实,自体血清中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生长、增殖及维持眼表微环境稳定的作用,在复杂角膜及眼表疾病中的综合治疗效果是目前任何一种商品化的药物滴眼液所不具备的。自体血清滴眼液中通常不直接添加胰岛素,少数临床研究尝试在血清中额外添加胰岛素,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相关角膜病变或传统血清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上皮缺损。此次会议上,一项随机临床试验评估并比较了自体血清滴眼液(ASED)(组1)与添加胰岛素的ASED(iASED;组2)对自身免疫相关干眼(DED)的作用。
研究为一项随机、单盲临床试验,纳入年龄>18岁的干燥综合征相关DED患者,随机分配至ASED(组1)或iASED(组2)。使用速效胰岛素(1单位/毫升)配制含30%自体血清的滴眼液,每6小时给药一次,持续30天。在第0天、第10天和第30天评估最佳矫正视力、Van Bijsterveld评分(VBS)、Schirmer II试验、无创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球结膜充血程度(BCH)及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
研究共纳入50眼(25名受试者)(组1=26眼,组2=24眼)。结果显示:
(1)第30天时,两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
(2)与组1相比,组2在BCH程度(P=0.008)和OSDI评分(P=0.046)方面显示出显著更优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Maria C Nordmann Gomes指出,添加胰岛素的ASED与BCH和OSDI评分的显著改善相关,是干燥综合征相关DED的有效辅助疗法。需更大规模的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该新型疗法的效果。
第一作者:Maria C Nordmann Gomes, MD
共同作者:Guillermo Raúl Vera Sr, MD;David Jimenez-Collado;Naomi C Zatarain Barron, MD;Yonathan Garfias, MD, PHD;Arturo J Ramirez-Miranda, MD, PHD;Alejandro Navas, MD;Enrique O Graue Hernandez, MD
近年来,欧洲、澳大利亚、美国等多个研究中心的临床资料表明,通过核黄素进行角膜胶原交联术(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和紫外线A照射治疗进展性圆锥(KCN)角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如何,仍是值得探索考究的问题。该研究评估了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iCXL-TE)联合加速紫外线A照射方案在儿童及青少年进展性圆锥角膜患者中的长期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59例(78眼)14-36岁确诊KCN进展患者(12个月内K-max增加>1.5 D)接受iCXL-TE治疗:使用0.1%核黄素行5分钟离子电渗透,随后进行10 mW/cm2紫外线A照射9分钟。术后通过临床检查、角膜地形图、内皮细胞计数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进行为期10年随访。
结果显示:
(1)术后10年平均K-max下降0.91±1.10 D(P<0.05)。68眼(87.2%)最佳矫正视力(BSCVA)改善-0.19±0.15 logMAR。7眼(9%)需再次治疗。
(2)未观察到角膜厚度、内皮细胞计数或黄斑OCT的显著性改变。无角膜雾浊、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
由此可见,iCXL-TE对青少年KCN患者具有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10年随访中82%患者KCN稳定,87.1%患者BSCVA显著改善,且未发生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第一作者:Mario Troisi, MD
共同作者:Salvatore Troisi, MD, MBBS;Ciro Caruso MD

为评估新型无创角膜细胞学方法在KCN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应用,这项多中心研究纳入63例受试者(轻、中、重度KCN患者及健康对照)。52%样本采集自门诊,48%取自手术室,通过质谱技术进行角膜细胞样本分析。统计学筛选标准为校正后P值<0.05且差异倍数>3的蛋白质。
结果显示,无操作相关不良事件报告,92%样本符合蛋白质组学分析标准。共鉴定5,753种蛋白质,其中712种在KCN与对照组中存在丰度差异。值得注意的是,20种蛋白质仅在轻度KCN中发生特异性改变,5种与疾病进展相关。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主要涉及细胞骨架重组、细胞外基质重塑、自噬、免疫调节及细胞应激反应通路。筛选出20个生物标志物在60例新队列中开展验证。
传统KCN诊断依赖角膜地形图等形态学检查,通常在角膜形态已发生改变后才能确诊。而蛋白质组学技术则从分子层面入手,试图在形态学改变发生前就发现异常。该无创角膜细胞学方法可实现KCN及其他角膜疾病的分子标志物挖掘,在疾病诊断和个性化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第一作者:Ricardo Cuina MD
共同作者:Rafael I Barraquer Compte, MD;Teresa Garcia-Berrocoso, PHD;Alexandra Arango;Josep Torras-Sanvicens, MD, FEBO;Daniela Ortiz Vaquerizas, MD, FEBO
总结
总而言之,当下干眼和圆锥角膜的治疗正在朝着更加高效、安全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我们期待着这些新进展能够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光明。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60号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