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发展、护光明丨迟玮教授:论免疫炎症性眼病的重要临床问题及未来展望

  • 2023-06-24 17:56:00
  • 241 Views

【编者按】免疫炎症性眼病是一类由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性眼病,可累及眼表、眼内、眼眶等多个部位,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传统治疗方法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有效率低且不良反应较大。如何早期快速诊断、如何更好地进行选择性靶点治疗是眼科医生关注的重点问题及探索方向。在Vision China 2023会议上,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迟玮教授分享了其在该领域的新研究、新成果,为免疫炎症性眼病的诊疗提供了更多方向与参考。


免疫炎症性眼病的诊疗面临艰巨挑战,众多难题亟待解决

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其中,免疫炎症性眼病是最重要的不可逆致盲原因之一。免疫炎症性眼病致盲率高,严重威胁患者视力。常见免疫炎症性眼病包括免疫性葡萄膜炎、青光眼、免疫性角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甲状腺相关眼病等;葡萄膜炎是致盲率较高的不可逆致盲眼病,占盲人人口的15%,近1/3的葡萄膜炎患者存在低视力。

免疫炎症性眼病由于长期慢性反复发作,免疫炎症损伤使眼组织广泛受累,常造成严重的眼组织损害。免疫炎症性眼病的诊治面临瓶颈,一方面由于缺乏早期的客观依据,诊断困难,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另一方面免疫炎症损伤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故缺乏确切治疗靶点和靶向治疗策略。目前,眼前段炎症主要通过显微镜下主观估算,无客观诊断方法,其漏诊率达43%;眼后段炎症则因发病部位深不易观察、早期影像学表现不明显、无客观诊断标志物等原因,早期误诊率高达80%。早期诊断困难及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约1/3的免疫炎症性眼病患者视力丧失。此外,免疫炎症性眼病的治疗仍以非特异性药物长期治疗为主,全身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佳。


新发现、新进展,开启免疫炎症性眼病的诊疗新时代

迟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探索研究,不忘初心,勇于突破创新,取得了多项骄人成果,开启了免疫炎症性眼病的诊疗新时代:

  • 创新设计了一种计算方法,可以客观地计算炎症指标,通过创新设计图像分析软件自动定量检测,较传统方法,该方法的敏感性和可重复率都有显著提高。

  • 由迟教授主持制定了新的眼前段炎症定量分级标准,为葡萄膜炎患者提供早期客观诊断依据及定量分级,为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目前相关技术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并已在6家眼科专科医院开展应用。

  • 首次绘制人类单核细胞图谱,发现了介导葡萄膜炎类眼部疾病(VKH)发病的促炎症单核细胞亚群,率先发现了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早期分子诊断标志物ISG15。该标志物对于多种免疫炎症性眼病都有疾病特异性,可将诊断率大幅提高至90%,已申请了ISG15诊断试剂盒中国发明专利。

  • 基于免疫炎症性眼病单细胞图谱,对治疗靶点进行了筛选,发现了Caspase-8-炎症小体通路启动固有免疫应答、介导眼内炎症的新功能,确证了Caspase-8和NLRP3是关键靶点,揭示了免疫炎症性眼病中细胞焦亡介导眼内炎症反应的新机制。

  • 迟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以往认为起核心作用的Th1细胞作用短暂,而Th17细胞过度分化是引起免疫炎症性眼病发生和慢性化的关键,由其进一步诱导产生的IL-17介导了免疫炎症性眼病的发生及慢性化。


精准治疗与随访检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目前免疫炎症性眼病面临的困境,迫切需要新的精准诊治策略。免疫炎症性眼病的精准诊疗是指将个体的临床信息和分子特征用来构建“疾病免疫网络”,并通过这种知识网络支持精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伴随高通量、信息学科、大数据爆发式发展,免疫炎症性眼病的精准诊疗是必然出现的大趋势,也是未来疾病诊疗和防治的新医学范式。通过临床信息大数据分析和多组学特征谱分析,借助影像和分子诊断标志物进行精准诊断,根据免疫调控的网络机制,发现治疗靶点、开发靶向新药,进行靶向免疫调控治疗,最终制定免疫炎症性眼病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案;还可以同步收集患者疾病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正常人群相关信息等人群队列信息,构建医学大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提取、分析与集成,结合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等多组学特征谱,建立综合了临床特征、检验学特征、基础科研结果的AI多模态临床数据库,提供高危人群识别体系,构建免疫炎症性眼病高危人群识别与风险预测模型。

迟教授指出,不仅要基于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应用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制定免疫炎症性眼病的标准化检查和诊断流程,指导精准治疗方案选择;还要建立规范化的精准诊疗随访监测管理系统,才能使免疫炎症性眼病的诊断流程、治疗和随访方案规范化。


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未来免疫炎症性眼病治疗的两大方向

启动免疫炎症性眼病发生和复发的机制尚不清楚,深入解析遗传、环境等因素如何启动固有免疫反应,有助于找到引起疾病发生和复发的源头,为免疫炎症性眼病的发生机制和靶向治疗新策略。在遗传因素方面,探讨非编码RNA调控、表观遗传学调控、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对免疫细胞及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crosstalk的调控,深入了解复杂分子调控网络、找到关键调控分子是重中之重。在深入解析免疫炎症性眼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多组学进一步筛选关键调控靶点的生物标志物,明确靶点,并进行新型诊断试剂和靶向药物、疫苗的研发。目前有关靶点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焦亡底物、cGAS-STING、NLRP3炎症小体三个方面。经过高通量筛选和DNA编码化合物库筛选,设计针对关键靶点的先导药物,经过人工智能药物设计与优化、高效化学合成后,进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药物安全性测试,成为治疗免疫炎症性眼病的候选药物。这些药物再通过眼内纳米微球载药缓释装置输送到靶向位置,从而完成治疗免疫炎症性眼病的新型靶向药物的构建。通过动物实验进行药理学安全性分析,经临床试验观察后用于疾病的治疗。综上所述,探讨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在免疫炎症性眼病中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免疫炎症性眼病的治疗新策略的两个主要方向。


图片

迟玮 教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眼免疫与葡萄膜炎科主任、中山大学科研院副处长

美国Baylor医学院博士后、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第一届)、全国百优提名奖获得者

擅长眼底病和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任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协会葡萄膜炎学组委员

老年保健医学眼科疾病防治分会全国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分会副主委

以通讯/第一作者在国内发表和完成的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7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4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15项。

Frontiers in Ophthalmology、Frontiers Cell Dev Biol杂志编委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