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新方法——量子分子共振技术

  • 2023-09-13 16:19:00
  • 895 Views

编者按: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睑板腺的慢性、弥漫性功能异常疾病,特征表现为睑板腺开口堵塞、睑板腺分泌物在质和量方面发生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以及眼部刺激症状、眼表疾病、炎症反应和视功能异常。MGD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改变生活环境、调整饮食,以及抗生素、人工泪液、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还可进行睑板腺探通术和睑缘清创术。在ESCRS 2023会上,来自泰国的N. Kasetsuwan分享了应用新型量子分子共振(QMR)装置治疗MGD患者的研究成果,为MGD提供了新的治疗利器。


QMR是利用多频段的高周波将能量传导给患者的细胞组织的一种技术,N. Kasetsuwan等人进行的这项随机双盲假手术对照试验旨在评估QMR装置治疗MGD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招募了80名确诊为MGD的患者,在第0、7、14和21天进行QMR或假手术。在基线、最后一次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分别为第49天和第77天)检查作为主要结果的睑脂质量和其他次要结果。在基线和第49天评估泪液渗透压、泪液白细胞介素(IL)-1受体激动剂(Ra)和IL-6,并记录研究期间的不良事件。研究采用多层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P值小于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MR组在第77天的睑脂质量(P=0.008)、角膜和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P=0.036)、扩张毛细血管(P=0.008)、上眼睑(P=0.011)和下眼睑(P=0.020)的睑板腺成像分级均有显著改善。在第49天,QMR组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37),假手术组未出现该情况。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泪河高度(TMH)、泪膜脂质层厚度(TFLLT)、Schirmer试验、结膜充血、眼睑边缘增厚、睑板腺表达能力、泪液渗透压、IL-1Ra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该研究表明,QMR装置治疗MGD疗效显著,改善了睑板质量、上眼睑和下眼睑的睑板腺成像、角膜和结膜染色,并降低了毛细血管扩张和IL-6的水平。


讲题

Randomized-Minimisation Double-Masked Sham-Controlled Trial Of Efficacy And Safety Profile Of Quantum Molecular Resonance For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作者

N. Kasetsuwan, U. Reinprayoon, L. Uthaithammarat, Y. Chongpison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