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干眼相关研究痛点何在?听梁凌毅教授专业解读

  • 2025-04-22 17:26:00
  • 49 Views

编者按:干眼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全身性疾病、环境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均密切相关,传统仅针对泪膜和眼表进行治疗的方法可能存在局限性。尽管经典研究已提出了诸多干眼的发病机制,如泪液减少、泪膜不稳定、眼表炎症损伤以及神经异常等,但这些理论仍难以全方位、深层次地解释干眼的复杂病理过程。在第40届亚太眼科学会年会(APAO 2025)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梁凌毅教授对当前干眼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分享了其团队在泪液引流系统、双眼调节集合功能以及情绪干预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问题一

阻塞泪道后,为什么泪液并没有增加?

泪液产生是一个动态调控的复杂过程。理论上,泪道阻塞能减少泪液排出,进而提高泪液在眼表的留存量。然而临床观察发现,泪液量并未如预期般增加。针对“泪点栓塞术(PO)为何无法增加部分患者泪液量”这一问题,梁凌毅教授团队开展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IOVS(第一作者:肖冰)。他们构建了小鼠泪道阻塞模型(STDOB)以及先天性鼻泪管发育不良遗传模型(GTDOB),并基于这些模型进行研究发现:

  • 泪道阻塞后泪液分泌出现异常,表现为泪溢、角膜染色增加以及结膜杯状细胞发生改变。

  • 泪腺在形态及炎症表现上并无明显变化,但泪液成分以及泪腺分泌相关蛋白表达异常。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梁凌毅教授团队得出结论:在小鼠实验中,泪液引流的物理阻塞与泪腺分泌异常以及眼表面状态的改变存在关联。不过,不能据此就认定泪点栓塞是无益的。因为该实验并非基于干眼模型,而且STDOB模型也不能完全等同于泪点栓塞模型。此外,研究还提示泪液引流系统与泪腺之间可能存在“远距离交互”作用,这引发了人们对于是否应将泪液引流系统纳入泪腺功能单元(LFU)中的思考。


关键问题二

在干眼标准治疗失败的情况下是否有其他因素在背后产生影响?

文献研究显示,干眼与眼疲劳的症状存在重叠现象:71%的干眼患者伴有眼疲劳症状;52.3%的眼疲劳患者也抱怨存在干眼症状。基于此,梁凌毅教授团队大胆提出假设:双眼调节和集合(AV)功能障碍可能部分参与“顽固”的症状性干眼的发生。针对“标准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干眼”这一临床难题,梁凌毅教授团队开展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 86%的干眼患者存在异常的AV功能,仅有14%的干眼患者AV功能正常。

  • 健康对照组中,16.7%的人出现异常的AV功能,83.3%的人AV功能正常。

  • 顽固组(n=60)患者全部表现出异常的AV功能,即异常率达100%;而改善组(样本量n=43)中,有72.1%的患者存在异常的AV功能。

  • 40例难治性干眼患者在常规干眼治疗下,接受为期8周的双眼调节集合功能训练后,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中,95.7%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出现下降;更有60%的患者症状显著改善(OSDI降幅>12.5)。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人们,对于难治性干眼患者,有必要进行AV功能筛查。结合视功能矫正措施,或许能够突破当前难治性干眼的治疗瓶颈,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成果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第一作者:李晶)。


关键问题三

干眼是否与心理因素有关?情绪干预是否有效?

基于“快乐情绪可改善干眼”这一假说,梁凌毅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具体试验方法如下:选取299例轻症干眼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一组接受每日4次的“笑的训练”(即模仿夸张面部表情),另一组则使用一天四次0.1%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

  • 治疗8周时,笑的训练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以眼表疾病指数OSDI降幅衡量)非劣于人工泪液组。

  • 停药4周后,笑的训练组的OSDI持续呈现下降趋势。

  • 在改善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方面,笑的训练组表现更好。

  • 睑板腺分泌能力及分泌物性质仅在笑声训练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总体而言,在缓解干眼症状方面,笑的训练不劣于人工泪液一线药物0.1%玻璃酸钠滴眼液。

针对这一试验结果,团队提出了以下机制推测:笑声训练可能通过激活自主神经系统,促进泪液分泌;眼轮匝肌(涉及眨眼和微笑等面部动作)的收缩,可能对泪液分泌产生积极影响;积极情绪通过促使催产素释放,从而诱导泪液分泌,有助于泪液的生成,相关成果发表于医学顶刊BMJ(共同第一作者:李晶、张诗瑶、廖颖琳)。


小结:梁凌毅教授指出,干眼并非单纯的局部疾病,而是一种与全身多个系统相关的疾病,其发病涉及大脑、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因此,仅仅针对泪膜和眼表进行治疗,可能无法有效改善干眼症状。生活方式的调整在缓解干眼症状方面或许能发挥关键作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