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APAO|角膜专家都在关注哪些热点话题?

  • 2023-03-21 17:45:00
  • 232 Views

编者按:

角膜作为眼球最前段的解剖结构,在屈光、神经知觉、维持眼球完整各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常见角膜病包括感染性角膜炎、角膜变性、角膜营养不良等。随着飞秒激光手术的兴盛、新的角膜疾病治疗技术和药物的应用,角膜病研究进展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2023年亚太眼科年会(APAO 2023)的FREE PAPERS上,出现了哪些角膜病课题的最新进展?又有哪些新发现?让我们跟随国际专家的步伐,领略盛会风采。

NO.1  角膜基质填充术治疗透明边缘角膜变性(PMD)和圆锥角膜(KC)的临床观察

第一作者:Vandhana SUNDARAM


研究目的:评估角膜基质填充术对PMD和KC治疗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方法:招募了10名PMD患者和4名KC患者在局部麻醉下接受了角膜基质填充术。在PMD患者中,用新月形刀片在下层膨隆角膜上进行标记,创建基质内袋。相应的,修剪厚度为300μm的供体角膜基质,并将其插入基质袋中。对于KC患者,使用飞秒激光在200μm深度创建基底袋,并使用微型角膜切割器将供体角膜切割成大约300μm厚度,将供体角膜手动插入基质内袋中。术后患者开始使用小剂量的局部糖皮质激素,并在一个月内逐渐减量。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时,对视力、屈光度、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角膜地形图等参数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视力明显改善且散光度数降低,2年随访期无复发。该手术具有无内皮细胞排斥、无缝合相关散光或伤口裂缝的优点,因此可以作为提高PMD和KC疾病治疗稳定性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小结:角膜基质填充术是提高PMD和KC治疗稳定性的良好选择。



NO.2  乙醇分离法对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RCE)的疗效

第一作者:Devyani GADRE
共同作者:Ramya RAVINDRAN


研究目的:评估乙醇分离法对RCE的效果。


研究方法:招募了15名被诊断为RCE的患者,对病变角膜区域进行20%的乙醇分离40秒;然后大量平衡盐溶液清洗2分钟;最后去除上皮细胞,并配戴角膜绷带镜。术后应用抗生素、激素、人工泪液点眼2周。


研究结果:
  • 共招募了8名女性和7名男性RCE患者,年龄从21岁到59岁不等,14名患者病因是外伤。
  • 13名患者手术成功且术后没有复发RCE,2名患者在术后RCE复发。
  • 没有患者在术后出现HAZE或疤痕。复发的两名患者术后复发频率和严重程度均有所下降,屈光度数和视力保持不变。

小结:乙醇分离法治疗步骤简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对RCE具有良好的疗效。这为PTK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同时也不会引起HAZE或屈光变化。


NO.3  使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评估屈光参差眼的角膜生物力学

第一作者:Jinjin YU
共同作者:Rongrong GAO, Jinhai HUANG, Yuecheng REN


研究目的:研究角膜生物力学和眼部生物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招募了共180名屈光参差患者,平均年龄为16.09岁±5.64岁。将受试者分为低度【1.00≤等效球镜(SE)<2.00D】、中度(2.00D≤SE<3.00D)和高度(SE≥3.00D)三组。使用光学生物测量仪、眼前节测量评估系统和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评估了眼轴长度(AL)、角膜测算和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探索屈光参差眼的生物力学不对称性。


研究结果:
  • 应力-应变指数(SSI)与SE呈正相关(r=0.501,P<0.001),与AL呈负相关(r=-0.436,P<0.001)。
  • 第一次压平时间、第一次压平速度、第二次压平时间、第二次压平长度、第二次压平速度、最大压陷反向曲率半径、最大压陷峰距、最大变形幅度、角膜顶点与距顶点直径 2 mm范围内的角膜形变幅度之比(DAR)、角膜第一压平时硬度参数、综合半径指数和SSI与对照眼之间显示出明显的差异(P<0.05)。
  • 三组之间角膜生物力学不对称性无明显差异(P>0.05)。
  • 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不对称性与SE或AL的不对称性不相关(P>0.05)。


小结:相比对侧眼,屈光参差眼的生物力学特性较差。然而,并没有发现屈光参差和生物力学不对称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NO.4  新一代交联计算器在薄圆锥角膜中通过凝胶成像滴定紫外线能量的应用

第一作者:Sailie SHIRODKAR
共同作者:Pooja KHAMAR, Abhijit SINHA ROY


研究目的:评估NXT UV-A计算器在根据角膜厚度定制交联(CXL)较薄角膜的通量方面的性能。


研究方法:共招募了84名(84只眼)进行性角膜病患者,平均最薄的角膜厚度(TCT)小于420μm,患者接受角膜断层扫描、角膜地形图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其中,随机采集了30只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PS-OCT),并使用相位延迟(PR)生成角膜纤维分布图像。去除上皮后的平均角膜厚度输入到定制网络计算器中,根据9mW/cm2和3mW/cm2的紫外线功率定制通量时间。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角膜评估。


研究结果:
  • 术后患者均没有视力丧失和明显HAZE,安全性较好。
  • 疗效性方面,6个月时K1(52.6±4.95至51.37±5.55,P<0.0001)、K2(57.68±5.28至56.76±6.15,P=0.0002)和稳定的Kmax(63.99±8.6,P=0.2)显著变平,镜检时细胞密度没有变化(2707.7±270.9至2641.33±374.9,P=0.2)。
  • 相位延迟图显示在交联术后12个月双折射的稳定性较好。
  • 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适配角膜接触镜后,视力为20/30或更好。


小结:NXT计算器为薄角膜的角膜交联手术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易于使用的方法,不需要额外的工具,减少了角膜瘢痕等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加强了角膜胶原结构。


NO.5  单独使用5%那他霉素与联合用药治疗深层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是否不同?

第一作者:Prateek KOUL
共同作者:Himani JAILKHANI


研究目的:比较5%那他霉素和0.3%氟康唑滴眼液联合治疗与5%那他霉素单独治疗对深层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


研究方法:招募了100名深层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第1组50名患者接受5%那他霉素和0.3%氟康唑的联合治疗(联合用药组),第2组50名患者使用5%那他霉素滴眼液单独治疗(单独用药组)。10天~14天后记录治疗疗效,包括痊愈、有效或无效参数,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联合用药组中,21名患者痊愈(42%),20名患者显示有效(40%),9名患者显示疗效不佳(18%);单独用药组中,3名患者痊愈(6%),14名患者显示有效(28%),33名患者疗效不佳(66%)。总的来说,两组疗效差异明显(P<0.0001),表明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疗效更佳。


小结:5%那他霉素和0.3%氟康唑联合用药比单独使用5%那他霉素治疗深层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更佳。



总结:

角膜病多种多样,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和新药新疗法的不断研发,对于各种角膜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理解进入了新的层面。相信随着人们的努力,未来一定会贯彻早期、精准、高效的治疗理念,为患者带来更佳治疗体验!


END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