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遇与挑战当中,跨越中国青光眼早期筛查的荆棘塞途

  • 2020-10-26 17:57:00
  • 2130 Views

 编者按: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其筛查和早期诊断治疗对保护患者的视觉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青光眼领域长足发展,取得桩桩喜人成绩,但我国青光眼的诊疗仍然面临着发病率高、检出率低、筛查效率低、就诊时机晚、经济负担大的严峻形式。2020年8月,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组长王宁利教授的牵头下,《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重磅发布,首次将青光眼筛查的具体措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影响意义深远。我们特邀请王宁利教授为新指南当中青光眼的筛查发表精彩寄语,并邀请新指南的重要编写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梁远波教授接受采访,详细解读我国青光眼早期筛查的现状及挑战。

 
大咖寄语
王宁利教授
中国青光眼诊断率低,形势严
 
青光眼被称为沉默的“视力小偷”,80%的青光眼没有症状,在不知不觉中发病且进展。我国青光眼就诊率或者获得治疗的青光眼占青光眼总量的10%,有80%~90% 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因此中国青光眼诊疗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式。
 
视神经一张照,青光眼早知道
 
青光眼虽是一类不可逆的致盲眼病,但它是可以早防早控的,通过筛查可以更早发现青光眼,从而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光明。“视神经一张照,青光眼早知道”,通过眼底照片我们可以观察视神经、杯盘、盘缘、神经纤维层、整个眼底走形等等,从而可以得出一个综合性的结论,判定患者是否患有青光眼或者视神经损伤的情况。因此,基于眼底照片的检查手段是青光眼筛查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将青光眼领域知名专家的经验、智慧集合起来加载于AI并训练AI,再通过AI深度学习广泛服务于全国的青光眼患者,不失为上上之策。
 
高级别循证证据为我国青光眼的筛查模式提供了重要指导
 
从筛查模式来看,鉴于我国地大物博,区域发展不均,且患者之间的差异,甚至青光眼医生之间的诊疗水平和思维差异,如果对全人群进行筛查,成本效益不高,但是如果锁定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则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和成本效益比。近期梁远波教授发表了关于我国青光眼高危人群筛查的相关研究,研究指出机会性筛查和高危人群筛查是现阶段的一个重要筛查手段,此研究为新指南的制定提供了重要证据。
 
以上这些科学技术方面的新进展与高级别循证证据的出现,为我国青光眼筛查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国青光眼的筛查效率和准确度。此外,还需要社会各界联手协作共同推进青光眼的公众教育,将青光眼早期筛查、早诊早治的观点广泛且深入地传达予老百姓。将患者的视力损伤力挽狂澜,为患者保留残存的有用的视功能。
 
梁远波教授就青光眼
早期筛查精彩解答
我国青光眼早期筛查的现状与挑战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筛查与防治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青光眼的临床防治工作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与全球首位致盲眼病白内障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随着全世界共同的重视、各国政府的重视,设立一些白内障防盲治盲指标,在此指导下,白内障的手术率(CSR)大幅提高,其防治工作也基本上达到比较好的状态。
 
那么,如何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青光眼的防治工作情况?这就要综合评估青光眼的致盲率和青光眼人群的检出率,又称之为青光眼的诊断率或者青光眼的诊断覆盖率(GCR)。在发达国家青光眼的诊断覆盖率在30%~50%,而我国青光眼的诊断覆盖率仍较低,开角型青光眼大概5%~10%,闭角型青光眼相对症状明显,诊断覆盖率可以达到30%左右。
 
由此可见,中国青光眼的筛查与防治现状面临严峻挑战,90%~95%的开角型青光眼、多于60%的闭角型青光眼没有获得及时诊断,如何能够做好筛查、发现和防治这部分患者,是我国青光眼防治工作必然要攻破的瓶颈。
 
但是目前我国青光眼防治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医院,是一种完全被动等待的模式,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我国青光眼防治工作的开展。因此,从公共卫生这个角度来讲,在中国现阶段条件下首先要论证筛查模式的成本,即卫生经济学的评价。去年通过在温州进行四万人真实状态下的筛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卫生经济学的评价。结果发现,在中国闭角型青光眼患病率、致盲率很高,人口密度比较大,政府组织效率高,在这样一种国情下进行青光眼筛查符合成本效益比,符合WHO推荐的几个筛查要求,即达到这几个条件可以开展大规模的人群筛查。
 
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筛查与防治的意识,可采取哪些有效的宣传形式?
 
尽管目前我们有世界防盲日和世界青光眼周这些活动,但宣传相对有限,距离能够起到改变教育、改变患者意识和行动的阶段,尚有较长的道路。
 
青光眼筛查和防治的关键何在?
 
首先,医生要真正重视青光眼。我们要扩大青光眼的人员队伍,将青光眼医生的队伍建设、青光眼的筛查工作逐步向基层下沉。
 
其次,加强青光眼筛查和教育的体系建设,与社区保健、与健康保健有序整合,将青光眼的防治工作真正开展起来,将公众对青光眼的重视意识切实提高起来。
 
我国青光眼筛查体系的建设与成就
 
在青光眼的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国家独有优势。
 
其一,我国有大量的体检中心,即健康管理中心,据估计每年大概有六亿人在进行健康体检。如果能在常规检查基础上加上眼底照相或者房角的评判,通过远程智能读取图像,就能发现大量可能具有青光眼发生风险的人群,这样非常具有成本效益。
 
第二,社区保健整合。在我国,社区设有60岁以上的初级保健,每年进行一次常规体检。这个人群量非常庞大,如果把青光眼的筛查与之整合,通过人工智能读片,不仅能够早期发现青光眼,在其他致盲性眼病如糖网、老年黄斑变性等筛查方面都具有很好的优势。
 
在青光眼的早期筛查方面,我国也取得不错的新进展。
 
第一,眼底图像的识别。同仁医院徐亮所长团队曾提出一些青光眼早期筛查的指标,如在ISNT阈值方面,用鼻侧作为一个标准来判断早期青光眼,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能够及早预估青光眼早期的改变。
 
另外,在闭角型青光眼筛查方面,王宁利教授团队把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又提出一个分类体系,在这个体系上面进一步研究,通过OCT的检测提出一些筛查方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成本效益的原则。
 
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将青光眼的筛查作为一个重要内容纳入其中,这是突破以往的进步,说明现在大家对青光眼的防治有了更新的认识——不仅仅要在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其筛查应该推向社区,这是基于我们国家近二十年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所做出来一个重要改变。中国青光眼面临的挑战较大,青光眼医生数量少,患者基数大,如果能够把这些体系进行很好整合,再加上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我们能够做出跨越性的发展,能够做得更好,将我国青光眼的诊断覆盖率提高。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