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蓉教授谈先白手术的要点细则:呵护先白儿童,拥抱光明未来

  • 2020-11-30 12:03:00
  • 2094 Views

 编者按:秋风送爽,日间微凉。我国本年度第一场线下大型眼科学术会议COOC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眼科精英齐相聚首,畅谈风云往事,寄语光明未来。会议期间,《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邀请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陈伟蓉教授,就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时机把握和手术方案制定,以及屈光术后人工晶状体的选择等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面面俱到:先白手术术前检查与围手术期的管理
 
陈伟蓉教授强调,先天性白内障跟老年性白内障不同,因为患者年龄小,尤其是婴幼儿,全身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应该特别重视术前的全身检查,特别是心肺功能的情况。眼部情况也不能忽视,如部分患儿有先天性泪道堵塞、泪囊炎,这对眼内手术非常危险,眼科医生应该对眼部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中山眼科中心先天性白内障术前检查是在镇静或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包括角膜、前房、泪囊及眼底在内的眼部情况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排除眼底病、青光眼及其他占位性病变等情况的存在。
 
婴幼儿相较于成人,术后眼部炎症反应往往更重,因此,应重视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术前做好眼部的清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的感染。术后应积极加强抗炎,激素使用的时间大概持续一个月,非甾体类可以稍微延长使用时间。术后应密切随访,对瞳孔粘连、术后眼压高等应及时干预。
 
各有章法:手术时机与人工晶状体选择
 
陈伟蓉教授介绍,对于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时机,以往认为越早越好。然而太小的婴幼儿由于其全身及眼部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目前普遍认为,最早在出生后3-6个月择期手术,此时婴儿肺功能稍微健全,眼部发育较为成熟,可以有效避免出现严重麻醉风险、较少术后炎症反应。
 
对于人工晶状体的度数选择,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国际上仍是以6岁为界,6岁患儿目标屈光度为0,大于6岁需要保留大约2D左右的近视。小于6岁的患者,年龄每小一岁,人工晶状体的度数就减少1D。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儿童保留发育的空间,避免术后形成高度近视。陈教授举例道:如果患者年龄5岁,人工晶状体测量值为23D,就植入22D人工晶状体,4岁减2D,以此类推。
 
前后兼顾:后囊膜与前段玻璃体的处理
 
陈伟蓉教授表示,儿童白内障手术中后囊和玻璃体前部玻璃体切除的处理尚无共识和指南,但实际上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几乎百分百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如果不联合处理,则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儿童需要再次经历全身麻醉,对于患者和家庭来说都会造成额外的负担。如果采用后囊膜激光处理则会由于后囊膜遗留在眼内,对儿童视觉造成干扰。因此目前普遍采取后囊膜撕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来解决后发性白内障的问题。
 
精益求精:屈光术后白内障的治疗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角膜屈光术后的患者与普通白内障患者有所不同,陈教授指出,早期的角膜屈光手术多行放射性角膜切开手术。针对这类患者,手术切口应采用上方改良巩膜隧道切口,以避免角膜放射性裂开。而针对其他屈光手术的患者比如准分子激光或者飞秒激光手术的患者,可以常规行透明角膜切口。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类患者术前人工晶状体的测量和计算需要更加精准,可采用Barrett2和Hagis-L多次测量和校正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参会感言
 
在疫情过后能够召开大型线下会议是非常难得的,现场参会者很多,热闹非凡,这让我产生了有一种灾后重生的感觉,也令我非常非常激动,感受到了中国人的韧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尽管我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但是我们追求科学的精神,追求医学的精神,从未改变过。祝福大家身体健康,祝福我们国家越来越好。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