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将干眼“清障”,可改善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结果

  • 2023-06-20 17:30:00
  • 270 Views

编者按:白内障摘除手术是最常见的眼科手术之一。据估计,欧洲每年约实施700万例白内障摘除手术,全世界每年约实施2000万例白内障摘除手术。随着各眼科中心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患者期望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优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操作并系统地降低术后屈光不正率。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重要参数之一是角膜曲率,白内障手术后约10%的屈光不正是由角膜曲率测量误差引起的。导致角膜曲率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眼表疾病(OSD),包括干眼。为评估白内障手术后干眼与屈光不正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系统综述。


研究背景

根据泪膜和眼表协会干眼研讨会II(TFOS DEWS II)的定义,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眼表疾病,其特征是泪膜稳态失衡和相关的眼部症状,在其病因学中,泪膜不稳定和高渗透压、炎症和眼表结构损伤以及神经感觉异常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研究表明,干眼患病率为5~42%,多达50%的人口可能出现主观症状。这种情况属于OSD的范围。众所周知,眼内手术会加重干眼的症状。然而目前关于眼表疾病对术前生物特征测量的准确性和对手术屈光效果的影响数据仍较少,亟待更多研究说明。


研究设计

为评估干眼对白内障手术前和术后屈光不正的生物特征测量的影响,Biela K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在PubMed数据库中搜索关键字:白内障手术、干眼、屈光不正、屈光结果、角膜曲率测量和生物测量,最终纳入四项评估干眼对屈光不正影响的临床研究。所有研究中,在干眼治疗前后进行了角膜生物学测量,并比较了平均绝对误差。

四项临床研究采用了类似的研究方法:对被诊断为干眼且将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进行了适当的干眼治疗(包括睑缘清洁、人工泪液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案在每项研究中都不同),并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生物特征测量。仅有一个案例在治疗后进行生物测定,并将结果与仅适用于普通人工泪液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术后1个月测量患者的屈光不正数值,比较治疗前后的屈光预测值和实际屈光不正测量值。


研究结果

所有分析的研究表明,与治疗前进行的生物特征检查相比,治疗干眼后再行白内障手术,术后屈光不正的发生率有所降低。术后1个月行屈光检查,无论使用何种干眼治疗方案,所有研究均在接受干眼治疗的患者中实现了令人满意的屈光结果(±0.75或±1.0)。治疗后的平均绝对误差也显著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篇研究中缺乏对该值的分析。

表1. 干眼治疗对白内障手术后屈光不正的影响

图片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白内障手术前治疗干眼可改善白内障手术后的屈光结果。这提示人们,白内障手术前应重点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干眼,并予以治疗。在生物特征测量之前对眼表进行充分的诊断和改善可以降低手术后屈光异常的发生率,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优化术前干眼的治疗。


参考资料:Biela K, Winiarczyk M, Borowicz D, Mackiewicz J. Dry Eye Disease as a Cause of Refractive Errors After Cataract Surgery - A Systematic Review. Clin Ophthalmol. 2023 Jun 6;17:1629-1638. doi: 10.2147/OPTH.S406530. PMID: 37304333; PMCID: PMC10257420.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