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RS角膜|事关角膜烧伤、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角膜感染,这些诊疗进展值得关注!

  • 2023-05-07 17:06:45
  • 257 Views

编者按:角膜是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角膜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视觉质量,严重者甚至致盲。一年一度的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学会年会(ASCRS),于2023年5月5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盛大开幕,邀请全球眼科学者共同交流临床经验、研讨该领域的诊疗新技术和新进展。ASCRS会议上,众多学者报告了角膜领域的研究进展,对角膜烧伤、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角膜感染等报道了丰富精彩的内容,一起来看看。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移植

应用于眼部烧伤治疗的价值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Platelet Rich Fibrin,PRF膜)在2001年由法国科学家发现,是继富血小板血浆后第二代血小板浓缩制品,被定义为一个自体的白细胞和富血小板纤维生物材料。具有提升创口愈合能力、无免疫排斥、极强的抗感染能力、即刻止血、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等优势,成熟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包括整形外科、泌尿外科和骨科、烧伤外科等等。近年来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也为人们所追捧,Latissam El Belhadji教授报告了团队发起了一项为期7个月(2022年1月-7月)的前瞻性研究,研究和评估PRF膜移植技术在治疗严重和复杂眼部烧伤病例中的优势。该研究纳入严重眼部烧伤的眼睛7眼(Roper-Hall III级至IV级)。制备自体PRF膜,然后用6-0可吸收缝合线将PRF膜缝合到结膜上。随后双眼接受相关的富血小板血浆结膜下注射。


自体PRF膜制备过程:研究者将5mL血液样品吸入不含抗凝剂的玻璃涂层管中,并立即使用台式离心机系统以1300rpm(约400×g)离心13分钟。纤维蛋白凝块集中在管底部的红细胞小体顶部与顶层淡黄色澄清液体血小板血浆之间,弃上清,用镊子夹取中间层的淡黄色凝胶,即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经挤压塑形制备出具有一定形态、弹性及韧性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

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患者在两周内完全康复,角膜缘血运重建。三分之一的患者需要二次手术,并在眼部烧伤后两到三个月内恢复。这项研究展示了PRF膜对眼部烧伤患者结膜愈合的有益作用。该技术简单且易于复制,非常适用于眼部烧伤等眼科紧急情况。研究的积极结果也鼓励和支持眼科医生将自体PRF膜作为富含生长因子的内源性支架用于眼表重建,此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潜在价值。


Cenegermin ,对哪些神经营养性

角膜病变患者才更有效?


神经营养性角膜炎也称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是由三叉神经损伤引起的角膜退行性疾病。本病特征是角膜知觉减退或缺失,出现干眼、角膜上皮缺损和角膜溃疡,最终引起角膜基质融解和穿孔。本病常见于病毒性角膜炎反复发作、眼科手术损伤、颅脑肿瘤、颅脑外伤以及糖尿病等患者。Cenegermin滴眼液是一款局部表面滴眼液,每天给药6次,持续8周来治疗神经营养性角膜炎。2015年Cenegermin被欧盟认定为孤儿药,2017年在欧盟批准,2018年在美国获FDA批准,为神经营养性角膜炎治疗药物。2020年,Cenegermin滴眼液在中国获批上市,治疗神经营养性角膜炎。临床证实Cenegermin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者在持续治疗8周后病情未得到改善。究其治疗效果受哪些因素影响?Margaret Y Wang、Andrew Rong、Angela Y Zhu将对所有接受过Cenegermin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这些治疗应答不佳的患者具有哪些特征,为临床方案的制定带来指导。


研究纳入客观上因Mackey分期或上皮缺损大小没有改善而失败的患者,以及因开具其他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治疗方式而在主观上失败的患者,分析那些对Cenegermin治疗应答不佳患者的基线人口统计学、治疗过程和最终结局。


结果显示,48例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患者开始接受Cenegermin治疗,但8例因刺激和眼痛而停止治疗。在完成至少一次完整治疗的40名患者中,8名(20%)需要多轮治疗,12名(30%)最终需要其他干预措施来稳定其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12例患者中有5例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患者因多种因素对Cenegermin治疗表现出抵抗,眼部手术(N=4)和眼表疾病(N=4)是最常见的原因。Cenegermin治疗失败后平均干预措施为1.9(范围1-3),睑缘缝合术(N = 6)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由此可知,Cenegermin是一种治疗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的新型疗法,既可单药治疗,也具有辅助治疗的潜力。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判断其在当前治疗方案中的使用地位,以确保选择最适宜的患者,获得更佳疗效。

罕见的微孢子虫感染性角膜炎病例


感染性眼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眼球组织及其附属器(结膜、角膜、前房、玻璃体、睑缘及泪器等),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功能破坏,进而引起视力下降的一类致盲性疾病。感染性角膜炎多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角膜引起,寄生虫性角膜炎较为罕见,以棘阿米巴原虫感染为主,另外还有微孢子虫、变形虫及蝇蛆幼虫所致的角结膜炎。微孢子虫是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微生物,是引起微孢子虫病的真菌类病原,通常以孢子的形态存在土壤或水中;若眼睛接触土壤污水,就可能罹患微孢子虫角膜炎。微孢子虫感染性角膜炎非常罕见,在共聚焦显微镜下也不容易被分辨出,因此漏诊率高。会议上Minh T Nguyen教授报告了一系列眼部微孢子虫感染病例,以期为大家带来参考。


Minh T Nguyen教授和Gerami Seitzman教授开展的研究对2014-2022 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角膜和眼表疾病专科部门诊断出的所有眼部微孢子虫感染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图表分析。


结果显示,通过微生物培养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确诊眼部微孢子虫感染的眼睛5眼,平均年龄为69.4岁。3例患者有眼外伤史,2例有翼状胬肉切除史。在既往有翼状胬肉切除史的2例患者中,其中1例接受丝裂霉素C治疗,1例接受放疗,但均表现出巩膜脓肿。3例眼外伤相关微孢子虫感染患者表现为角膜溃疡。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巩膜脓肿病例需要对坏死组织进行清创。5例中有2例患者进展为失明并伴有眼部疼痛,需要摘除眼球。其余3眼维持良好的视力。


由丝孢菌属引起的眼部感染很少见,Minh T Nguyen教授指出,他们的系列病例证实,这种微生物可引起侵袭性眼部感染。该系列中的所有病例均发生在眼外伤或翼状胬肉手术后,与翼状胬肉手术后丝裂霉素 C 或放疗治疗相关的微孢子虫角膜感染往往很严重,早期巩膜脓肿形成需要尽快手术治疗。

角膜疾病诊疗的这些进展为与会者带来了指导、开拓了视野,相信随着研究越来越多、思路越来越宽阔,会有更佳的诊治策略问世,为角膜疾病患者解决眼疾困扰,恢复健康视界。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