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辉教授:囊袋坏死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丨COOC 2023海口站

  • 2023-10-29 14:49:00
  • 262 Views

编者按: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广泛普及,人工晶状体异位在临床中越来越多见,眼科医师对其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一些新概念应运而生,成为白内障诊疗领域内新的研究课题。在COOC 2023海口站会议上,解放军总医院的李朝辉教授就对“囊袋坏死综合征”这一新概念进行了深入解读,分享了囊袋坏死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宝贵临床经验,助力广大眼科医师在日常工作中为这一类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白内障术后IOL脱位分析

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IOL)脱位的发生率为0.2%~3%,分为早期IOL脱位和晚期IOL脱位两种情况。早期IOL脱位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常为IOL脱出囊袋,主要原因包括IOL固定不牢、后囊破裂、赤道部破裂、悬韧带断裂。晚期IOL脱位发生于术后3个月及以上,常为IOL在囊袋内脱位(囊袋外脱位占12.9%),主要原因包括进行性悬韧带无力、囊袋皱缩或外伤。有研究显示[1],从白内障手术到晚期IOL 脱位的平均时间为 5.5~8.5 年。与IOL脱位相关的主要原因包括囊膜剥脱(50%以上)、外伤史、先前的玻璃体手术、葡萄膜炎、高度近视,以及其他原因。

囊膜剥脱是与IOL脱位相关的最主要的原因,李朝辉教授详细介绍了囊膜剥脱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学改变(图1、图2、图3),并介绍了可致IOL晚期脱位的外伤类型。间接性外伤包括反复揉眼睛、头部创伤、从事振动频率高的机器相关的工作。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包膜切开术治疗前囊皱缩时,如果细胞增殖严重,所需能量较大,就有可能损伤患者的悬韧带,进而导致IOL脱位。


图片

图1. 囊膜剥脱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组织形态学特征


图片图2. 假性囊膜剥脱综合征(PEX)的特点

图片

图3. 囊膜剥脱综合征患者IOL脱位后囊袋的组织染色情况


囊袋坏死综合征的概念及临床治疗

2022年美国眼科学会年会提出了“囊袋坏死综合征”(Dead bag syndrome)这一全新概念,该类患者可能具有以下特征:

手术时悬韧带无异常;

IOL植入术后10.6 ± 5.6年发生IOL脱位;

囊袋本身变得非常透明、松软,不足以支撑IOL;

囊袋里无任何纤维化或增殖物质;

囊膜显示出退化现象,如变薄和分层;

囊袋可居中也可不居中。


与单纯的晶状体悬韧带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白内障术后IOL异位不同,囊袋坏死综合征是由于晶状体囊膜本身可能存在的某些病变所导致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能力丧失、囊膜变薄,以致破裂,最终导致白内障术后IOL出现异位,其具体形成的机制及原因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朝辉教授随后分享了两例囊袋坏死综合征病例的诊疗经过,两位患者最终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结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于囊袋坏死病因的思考

李朝辉教授最后基于自身临床经验和已有的循证证据对囊袋坏死的病因进行推测,猜测囊袋坏死可能与IOL的设计及材料、手术过程的抛光、囊袋本身的问题有关。有人曾报道成熟期白内障患者膨胀的囊袋演变为囊袋坏死,推测膨胀的应力使得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死亡,进而发展为囊袋坏死。囊袋坏死综合征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该方面的探索也许会帮助眼科医师获得新的治疗思路及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Davis D, Brubaker J, Espandar L, Stringham J, Crandall A, Werner L, Mamalis N. Late in-the-bag spontaneous intraocular lens dislocation: evaluation of 86 consecutive cases. Ophthalmology. 2009 Apr;116(4):664-70.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