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归因,探索无尽——唐仕波教授谈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诊疗新进展

  • 2021-06-26 14:50:00
  • 672 Views

 编者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继发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视力障碍的首要原因。DME的发病机制复杂,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是探索有效治疗方式的关键,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唐仕波教授及其所带领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在国际国内发表多篇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机制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国际眼科时讯》特邀唐仕波教授为我们细致解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的前沿成果。

 
寻根溯源,探索DME的病理变化
 
DR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两大类:非增生型DR与增生型DR。在DR的早期阶段患者常没有症状,而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飞蚊症、视野模糊、复视、视野缺失、视力下降等症状,晚期会出现失明。DME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为进一步明确DME的发病机制,唐仕波教授团队在动物实验中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来观察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的变化,进一步探索视网膜感光细胞改变、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视网膜胶质细胞活动、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情况。
图片
研究结果显示,在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第八天,即可观察到感光细胞外节段结构紊乱、肿胀,感光细胞发生核固缩,细胞之间出现水肿,在糖尿病病程一月时发现内核层发生细胞凋亡,三个月细胞凋亡明显加重。
图片
为进一步明确视网膜血管的变化,通过视网膜灌注观察白细胞情况,在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一周时,可以观察到白细胞黏附在视网膜血管上,随着时间延长白细胞黏附增强,在模型建立三个月可观察到白细胞形成串珠样黏附,同时发现,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处于激活状态,表现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高表达。
图片
视网膜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在视网膜血管屏障可观察到紧密连接蛋白(Ocludin)表达下降,在3个月时,相较于对照组,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对大鼠视网膜血管进行染料灌注,在糖尿病1月时即发现染料渗漏,在3月渗漏更加严重。
图片
DME诊疗新思路:钾离子通道蛋白
 
通过对DME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糖尿病病程3个月时,钾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这一结果为DR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明确钾离子通道蛋白的作用,唐教授研究团队选择使用氯化钡对钾离子通道进行抑制,使用吡那地尔提高钾离子通道活性,来观察钾离子通道在DME中的作用。OCT结果显示,使用钾离子通道拮抗剂氯化钡后,视网膜水肿增加,而在使用钾离子通道激动剂吡那地尔后,视网膜水肿未增加,这表明钾离子通道蛋白参与DME的形成与发展,调控钾离子通道蛋白有可能成为治疗DME的新途径。
图片
钾离子通道蛋白开放剂可以有效减轻DR促炎型小胶质细胞,通过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高糖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膜钾离子通道蛋白Kir4.1、GFAP的表达,减轻Müller细胞胶质化。吡那地尔属于非特异性钾离子通道蛋白开放剂,长期广泛地应用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和控制心房颤动。研究阐明吡那地尔在DR发生中的具体作用机理,其结果对伴发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在更好地实现血压、视网膜局部炎症的控制,及延缓DR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谈DME治疗:分型而定 循证而治
 
在临床治疗中,明确DME的诊断及分型对于选择治疗方式,从而更加有效的挽救患者视力具有重要意义,唐仕波教授带领团队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患者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进行分型,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临床指导。 
 
DME可分为弥漫型、囊样型、伴有神经上皮脱离型、伴有前膜和牵拉型。OCT可以客观评价玻璃体黄斑界面之间的关系,精确测量黄斑水肿的厚度,它在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中有着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对患者的诊断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和随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片
DME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VEGF、抗炎、格栅样光凝及联合治疗。研究表明:
 
对于弥漫型DME,术后6周及12周,抗VEGF治疗效果优于激素治疗;
 
对于囊样DME,抗VEGF与激素治疗差别不大;
 
对于伴神经上皮脱离DME,激素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VEGF治疗。
 
糖网防治,任重道远
 
唐教授总结,在患糖尿病后, 如果血糖控制不好, 4-5年就有可能发生视网膜病变,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控制血糖是减轻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关键。DR的损害是多细胞、多因子、多途径参与的,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在起始阶段就参与其中,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总之,对于DR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式的探索,是漫长而充满意义的旅程,任重而道远。
 
专家简介
图片
唐仕波教授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客座研究员,杰青获得者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副总裁
爱尔眼科研究所所长
爱尔眼科-中科院-陆军医大“视觉障碍与康复研究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遗传病专委会主委
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副主委
《中华眼底病杂志》副主编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视网膜血管疾病学组组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黄斑病学组副组长
美国黄斑病学会及视网膜专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理事会常务副会长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眼科管理分会主委
湖南省人类遗传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委员
亚太眼科学会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卫生部德育先进工作者,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同时还担任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眼科疾病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以及《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OPHTHALMOLOGICA》、《中华眼视光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华眼科杂志》、《眼科》、《眼科新进展》《眼科研究》等杂志的编委。
共承担37项课题,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973”项目及“863”项目分课题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1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5项。自1995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100多篇。作为主编完成专著5部,并参编专著7部。获得发明专利4项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
作为大会主席,发起并成功举办9届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IRS)和首届“国际华人玻璃体视网膜专家论坛”,在业内获得了热烈反响。IRS在中国每两年举办一次,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视网膜知名专家出席此会议并在会上进行最新的成果和经验的讨论。IRS会议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国内外玻璃体视网膜专家交流的高水平平台。此外,还获邀担任Asia-ARVO 2015共同主席,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玻璃体视网膜领域与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相关领域在国际上的影响及地位。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