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现才能早治疗——论如何提高内源性眼内炎的诊断率?

  • 2020-04-20 15:32:00
  • 1405 Views

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累及全眼的炎性疾病,可能继发于眼外伤、手术或全身感染。治疗主要是玻璃体内应用抗生素。眼内液培养可通过床旁针吸眼内液或玻璃体切除术获得。

 
内源性眼内炎的发病机制   内源性眼内炎是败血症的罕见并发症,在不到0.5%的真菌病患者和0.04%的菌血症患者中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血眼屏障是一道坚固的防线,玻璃体腔中只有很少的病原体会导致眼内炎。内源性眼内炎是由于病原体穿过血眼屏障,抵抗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而在眼内扩散。主要症状是眼痛和视力模糊,查体可发现前房积脓。
 
内源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   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心内膜炎、脑膜炎、淋巴瘤或白血病,以及器官或关节脓肿。长期住院以及重症监护时间长增加了感染风险。
 
内源性眼内炎的常见感染源   在西方,细菌性内源性眼内炎的最常见原因是革兰氏阳性感染。革兰氏阴性感染,特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在亚洲更为常见。念珠菌是内源性眼内炎的最常见真菌病原体。
 
许多患者确诊或疑似菌血症或真菌病,然而,眼内液培养的阳性率并不高(约50%)。美国的几位教授进行了一项研究,就是为了阐明美国一个学术中心关于内源性眼内炎诊断的准确率。
 
回顾性研究
 
该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8年2月在佛罗里达大学就诊的内源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眼内炎的诊断代码在电子病历中搜索,并由一位审阅者进行验证,以确保编码正确。记录相关数据,包括治疗方法、诊断结果、视力和眼内炎确诊日期。如果临床诊断为内源性眼内炎,则将患者纳入研究;如果已知或怀疑外源性来源,则将患者排除。无论患者是既往住院患者还是新住院患者,均包涵在内。采用两尾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这六年半的时间内,先后有149名患者被诊断为眼内炎。最终纳入研究的共35例(40眼),这里面有5例患者是双眼发病。这3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18岁。其中,继发于内源性来源的眼内炎占23.5%,眼内液培养阳性者为28.6%,但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为0%。
 
结果显示
 
眼中较常见的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和念珠菌。血培养阳性率为48.6%,其中最常见的是葡萄球菌。(表1)
 
表1. 培养结果
 
因危险因素静脉药物滥用(IVDA)发病的相关病例较多。(表2)
 
表2. 感染来源
 
入院后眼内炎的诊断与眼内液培养阳性率较高(P = 0.040)和住院时间较短(P = 0.035)相关。
 
CT和MRI对感染来源检出率高。(表3)
 
表3. 影像诊断
 
相关治疗
 
85%病例通过针吸眼内液样本或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或两者同时应用进行治疗。其中8例后期做了玻切手术。5例患者主要通过玻切治疗,其中2名需要二次玻切。
 
玻璃体内治疗最常见的是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联合和/或与其他药物(伏立康唑、两性霉素、克林霉素)联合使用。
 
患者结果转归
 
在31例因眼内炎住院治疗的患者中,有15例(48.4%)从未接受过随访。20例患者(包括4例未入院的患者)接受了258±418天的随访。在最后一次随访中,该亚组的平均视力有明显改善(P = 0.007)。
 
结论
 
1、利用CT和MRI可提高内源性眼内炎的检出率;
 
2、在应用抗菌药物前进行眼内液培养;
 
3、格外注意IVDA病史患者及提前出院的患者。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