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孙传宾教授团队发表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系列研究的最新成果:新冠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多种眼科疾病的发生或复发

  • 2024-04-17 18:16:00
  • 88 Views

编者按:始于2019年12月的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大流行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带来重大健康损害和医疗负担,至今国内外仍有许多患者深受长新冠后遗症的影响。新冠爆发之初,“新冠病毒可通过眼结膜传染”一说曾甚嚣尘上,在医疗界和普通民众之间引发巨大恐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孙传宾教授团队为此撰写并于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发表论文“Role of the eye in transmitting human coronavirus: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do not know”,从理论分析和临床证据两方面驳斥了上述观点。该论文目前在全球医学和公共卫生专业领域有245000次阅读量,5000次下载,并被124篇论文引用,连续2年被评为全球高引用论文。

2022年12月,国内新冠病毒动态清零政策结束后,新冠病毒感染再次大流行期间,孙传宾教授积极承担眼科患者的诊疗工作,并结合血清学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视神经炎发作或复发,并可诱导视神经炎相关生物标志物-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的产生。该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题目为“Prevalence of serum MOG antibody and AQP4 antibody in optic neuritis after SARS-CoV-2 infection”。

孙传宾教授团队随后通过对新冠病毒再次大流行期间2445例眼科门诊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发现新冠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多种眼科疾病的发生或复发,在大流行期间,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眼病占神经眼科门诊患者总量的6.09%。该研究结果目前在线发表于欧洲神经眼科协会官方期刊Neuro-ophthalmology,题目为“Incid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VID-19 ophthalmopathy following the termination of Dynamic Zero COVID-19 Strategy in China”。本文第一作者为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孙传宾教授,通讯作者为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刘哲教授。


图片

研究背景

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现有文献多为散在病例报道,缺乏大样本病例系列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的发病率尚不明确,现有资料显示其介于0.8%至31.6%之间。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3月15日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神经眼科门诊就诊的2445例患者。将新冠病毒感染前后出现的急性眼病均诊为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的诊断标准包括:1)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期间发生的急性眼病;2)在眼病发作之前或之后不久确诊新冠病毒感染;3)除了新冠病毒之外,没有其他目前已知的病因可能与眼病的发生有关。总结并分析所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患者的眼科和全身表现,以及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特征,并评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研究结果

2445例门诊患者中有208例被诊为疑似新冠感染相关性眼病,后者中有149例被诊断为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其他59例被排除的原因包括:1)患者存在可解释所患眼病的其他病因;2)患者所患眼病有明确的既往发作史。在149例新冠感染相关性眼病病例中,女性患者87例,平均年龄43.2岁,平均随访时间15.4周。

图片

图1. 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筛查流程图


149例患者中有120例(80.5%)在眼部受累之前或之后不久出现全身症状,包括发烧(94/120)、咳嗽(26/120)、肌肉疼痛(19/120)、头痛(10/120)、疲劳(3/120)、喉咙痛(3/12)、腹泻(2/120)、流鼻涕(1/120)和嗅觉缺失(1/120)。其余29例(19.5%)在眼部受累之前或之后没有表现出任何全身症状。


在120例有全身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患者中,分别有107例(89.2%)和13例(10.8%)患者在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发作之前或之后出现全身症状。在眼病发生之前出现全身症状的107例患者中,眼病发作和全身症状出现之间的间隔为13.8天。而在眼病发生之后出现全身症状的13例患者中,眼病发作和全身症状出现之间的间隔为5.6天。

149例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患者眼部表现包括:视神经炎51例,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谱系疾病31例,葡萄膜炎17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9例,视网膜动脉阻塞8例,视网膜微血管病变8例(包括视网膜出血5例,视网膜棉絮点3例),病毒性结膜炎7例,第四、第六、第三颅神经神经炎分别7例、6例、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3例,上睑下垂2例,病毒性角膜炎2例,痛性眼肌麻痹1例,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例,视网膜前出血1例,艾迪瞳孔1例。

流行病学分析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的总发病率为6.09%,每周病例数和每周发病率在第3周急剧增加,在第9周显著下降。每周病例数的峰值和每周发病率的峰值分别位于第6周和第7周。

图片

图2. 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每周病例数


图片

图3. 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每周发病率


研究结论

本团队通过目前国内外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发现,在新冠病毒感染再次大流行期间,神经眼科门诊患者中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眼病的发病率为6.09%,新冠病毒感染可引起眼科疾病的初次发作或复发,而且眼部受累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初始表现,甚至是唯一临床表现。


第一作者

图片

孙传宾

孙传宾,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浙大二院眼科中心神经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神经眼科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眼科学组(筹)委员,美国Bascom Palmer Eye Institute访问学者,Frontiers in Neurology客座编辑,第九届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基因治疗REFLECT研究合作研究者。

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和省部共建项目各1项。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论文40余篇,作为执笔专家制订并发表视神经疾病诊疗专家共识1篇, 作为专家组成员制订并发表视神经疾病诊疗指南2篇, 专家共识6篇。作为第1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通讯作者

图片

刘哲  

刘哲,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兼任临安分院眼科主任、院长助理,美国Bascom palmer eye institute访问学者。主持承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和厅局级课题六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