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一下黄斑裂孔孔径分类,术后闭合率竟大不同!

  • 2020-04-22 16:51:00
  • 1722 Views

特发性年龄相关性黄斑裂孔(MHs)是造成严重视力障碍的常见原因。既往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黄斑裂孔的患病率高达千分之五。玻璃体切除手术能够帮助裂孔闭合,改善视力。然而,对于不同孔径大小的黄斑裂孔,其封闭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传统孔径是如何分类的?
 
较早的文献将黄斑裂孔分为小孔(≤250 μm)、中孔(>250 μm,≤400 μm)和大孔(>400 μm)沿用至今。
 
孔径分类又有何新观点?
 
目前,很多研究者根据手术预后,对传统孔径分类提出了新的观点。
 
近日,英国皇家眼科学会于EYE杂志发表了一项队列研究,通过评估玻璃体切除术后裂孔闭合率和视觉预后,对超大黄斑裂孔的定义做出了独到的解读。在这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中,共纳入了1483例通过玻璃体切除术+气体填塞治疗黄斑裂孔的病例。
 
结果显示
 
关键词:年轻  女性  
 
平均年龄较年轻(p <0.001)的女性(71.1%)患者手术比例更高,其黄斑裂孔孔径比男性患者略大(p <0.001)。患者基线数据如下表:
 
关键词:500μm  黄斑裂孔术后闭合率
 
共1253例手术结果纳入统计,其中,1199例黄斑裂孔最终闭合,闭合率为96%,闭合率受裂孔直径的影响(p <0.001),如下图所示, 当黄斑裂孔大于500μm时,术后闭合率显著下降:
 
关键词:预测术后视力  
 
多因素分析显示,预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因素包括更好的术前VA、较小的黄斑裂孔直径、较短的症状持续时间以及不合并AMD。
 
该研究带来的思考
 
1.重新定义超大黄斑裂孔孔径不仅仅是为了预估手术预后,更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2.本研究表明,在黄斑裂孔直径小于500μm时,闭合率高达97%以上,而当直径大于500μm时,闭合率降低到小于90%。据此,研究者认为500μm可以作为超大黄斑裂孔的定义阈值。
 
3.此外,由于手术前黄斑裂孔的持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预测指标,对于持续时间超过4个月的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几率迅速下降,因此,研究者特别指出缩短从症状发作到手术的时间能够获得较好手术预后。患者需要及早进行手术,最大程度地提高视觉成功率。
 
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33-020-0844-x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