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中教授:论眼外伤处理理念的革故鼎新

  • 2020-12-29 16:42:00
  • 941 Views

 编者按:目前,眼外伤依然是中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近十年来,我国眼外伤临床发展迅速,较以往相比治疗理念已有更新。《国际眼科时讯》特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马志中教授就眼外伤处理理念的发展与转变进行专访,内容涵盖眼球穿通伤预后不良的因素、眼后节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最佳时机、探查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我国眼外伤玻璃体手术大数据库等,为广大眼科同仁带来最新的眼外伤治疗思路,有助于更新以往的治疗策略,更好地服务患者。

 
我国眼外伤飞速发展、治疗理念革故鼎新
 
近十年来,我国眼外伤临床发展迅速,外伤治疗理念更新,马志中教授认为这源于以下几点得天独厚的条件:
 
1.有别于世界其他发展中或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有专门的眼外伤学组、独立的学术平台,这促进了我国眼外伤事业的发展。
 
2.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仍为欠发达的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因此现阶段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眼外伤人群。目前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与眼外伤健康教育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落差。眼外伤的治疗理念发展速度较快,包括以下几点:
 
伤道处理的注意力从伤道外口转向了内口。以往对眼外伤的处置都是注重于眼外伤的外口,这在伤口开放防止感染是重要的。但对伤眼的远期伴发症和伤眼最终命运来说,伤道内口更为重要。
 
眼外伤处理中的整体性观念非常关键。整体性处理理念涵盖了对眼前节和后节的处理,“鱼和熊掌都必须兼顾”,因为很少有外伤只伤及前节或后节。它们会相互影响。
 
睫状体区域受到重视。睫状体是眼外伤常累及的地方,对眼外伤整体性的关注,除了对眼前节和眼后节的处理,还应包括对睫状体区域的处理。
 
对眼球摘除治疗理念的更新。过去是在手术前决定是否对外伤的眼球进行摘除,然而马志中教授团队经大量的循证研究发现:在以前摘除的眼球中,约有1/4现在其实是可以挽救的。目前更新的观念为:不再通过术前评估决定是否摘除眼球,而通过手术探查后再决定是否行眼球摘除。马志中教授评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
 
眼球穿通伤预后不良的因素
 
近期,马志中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有关“眼球穿通伤预后随访因素”的文章,其中涉及到眼球穿通伤的预后不良因素,对此马教授进行了详细的分享。他认为,眼球穿通伤的预后不良因素包括以下三点:
 
1.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
 
PVR 为眼球受伤后增殖的修复过程,然而PVR是双面的:一方面,外伤修复必须经历PVR过程;另一方面,过度的修复发生的瘢痕组织,对眼组织破坏严重,此病理机制是引起伤眼预后不良最为关键的因素。萎缩眼球基本病理改变就是PVR。
 
2.大面积视网膜的切除
 
在眼外伤中,眼球受伤的程度越重,手术中需清理破坏组织的面积和范围就越大,切除视网膜的面积就得越大。视网膜的切除面积代表了眼球受伤的范围,同时代表了受伤眼手术的复杂程度。
 
3.黄斑损伤
 
黄斑是正常的眼球结构,位于视网膜上最重要的部位,决定着我们的精细视觉,因此,黄斑损伤是特别严重的状态。比如儿童因观看日食而被日光烧灼到黄斑,这种单纯的黄斑损伤本身就可以导致视力<0.1。若是因眼外伤累及到黄斑,视力预后一定很差。
 
开放性眼后节外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最佳时机
 
马志中教授认为,为眼后节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十分关键。他解释,眼球在外伤后修复过程与手术后的外伤增殖过程,即PVR过程有竞争性。手术要在瘢痕形成前进行。待眼球瘢痕已造成破坏、眼球开始萎缩,预后不佳。
 
马教授总结,在眼后节外伤后PVR增殖的过程中,最佳的手术时间窗为:短则七到十天,长则三周到四周;通过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来救治眼外伤眼球。
 
有别于以往的巨大进步——探查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探查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我国眼外伤救治过程中的五个重要的进展之一,具体为眼球摘除策略的改变,将原先在手术前就决定眼球摘除的理念进行更新,变为在手术中进行手术探查以后再作决定。马志中教授团队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一致对看似预后较差的眼球都进行探查,研究证明:探查性的玻璃体手术挽救了约1/4的眼球。
 
以往临床上常依据伤情评估和初步观察来决定是否摘除眼球,如今马教授团队摆脱了过去上百年的治疗模式和思维定式,把眼球摘除的时间点后推到手术当中来决定,通过探查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发现无光感(NLP)眼的内部情况,为救治NLP眼开辟了新的途径,而正是因为探查性手术这样一个常规上的改变,挽救了大约1/4的眼球,这是真正在临床常规上的巨大进步。
 
独一无二的中国眼外伤玻璃体手术大数据库
 
在马志中教授新进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中国眼外伤的登记网,对此马教授介绍到,文中大部分的病例资料和数据都来源于眼外伤登记网的大数据库,此数据库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眼外伤登记网在多中心队列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通过对眼外伤登记网大数据库的统计,可指导眼外伤的治疗。
 
2.美国“全国眼外伤登记”登记了所有眼外伤的组织和眼睛,而中国眼外伤登记网登记的是外伤后实施玻璃体手术的眼睛,在世界上属独一无二。目前,已在此数据库内挖掘到很多救治眼外伤的临床研究经验,总结出珍贵的概念和救治外伤的理念,意义尤为重大。
 
3.中国眼外伤登记网大数据库知识产权属于中华眼科学会旗帜下的眼外伤学组,未来可从眼外伤登记网数据中挖掘出如全国眼外伤的发生率、严重眼外伤的比率,威胁视力的眼外伤比率等更多的信息。对第一手循证医学科学数据的挖掘,为我国眼外伤防治策略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了眼外伤科学的蓬勃发展,有利于建立对从业人员有约束力的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是一项利国利民、收益良多的大事件。
 
总  结
 
近年来,眼外伤的治疗理念发展速度较快,转变的理念涵盖对伤道的处置、对眼前后节的整体性处理、对睫状体区域的处理和对眼球摘除治疗理念的更新。既往认为,眼外伤后无光感眼的眼球结构和视功能破坏严重,是实施眼球摘除的指征。马志中教授团队经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探查性的玻璃体手术挽救了约1/4的眼球。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外伤眼,尤其是外伤后无光感眼,进行探查性玻璃体手术的意义显得尤为重大,它使以前可能被摘除的眼球部分获救,是眼科学领域中主要进展之一。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