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百年专题丨董方田教授、钟勇教授、叶俊杰教授:百年风华,吟唱协和壮阔史诗

  • 2021-11-23 16:10:00
  • 1047 Views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2021年,也是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恰逢协和百年院庆之际,《国际眼科时讯》特别采访了董方田教授、钟勇教授、叶俊杰教授,忆百年峥嵘岁月,同庆百年荣光,共祝百年辉煌。
 
专家简介

董方田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微循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一带一路眼科联盟主席。
 
多年来一直从事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擅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黄斑病变手术及眼底病激光治疗等。
 
协和眼科,玻璃体手术的开拓者
 
“在协和眼科工作了40多年,见证了我国眼科高速发展的时代”
 
提及自己和协和眼科共成长的历程,董教授心情尤为激动。协和眼科的发展,便是中国眼科发展的缩影,一步一个脚印,无可阻挡地前进,尤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眼科逐步跟国际眼科看齐,医疗水平发展突飞猛进。对于这段历程,董教授充满了回忆:
 
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协和眼科是以内科为主的传统眼科,治疗手段有限,尤其手术方面较落后,高科技含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眼科逐渐提升为以手术为主的科室,这是眼科的一个重要转折。虽然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但协和眼科在张承芬教授的带领下,奋发图强:一方面联合北师大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了国内首台氩离子激光仪器,用于眼底病的治疗;一方面在国内积极开展眼底造影技术,为眼底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佐证;同时张承芬教授还与厂家合作,研发了眼底荧光造影设备,至此我国有了自己生产的眼底荧光造影设备。
 
80年代是传统眼科逐渐走向近代眼科的阶段,协和眼科是国内最早开展玻璃体切除术的单位,这是第一次将西方的现代玻璃体技术带到中国,标志着现代眼科手术的开端,这也是协和眼科从传统的无影灯下手术转变为显微手术的开始。继玻璃体切除术后,协和眼科又相继开展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角膜移植等,提高了手术质量,治愈了很多过去很难治疗甚至不能治疗的眼病,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光明。
 
90年代眼科已变成手术科室,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显微手术成为眼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90年代以后,协和眼科与时俱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国家领导人提倡的一带一路的指导下,认真践行国家领导人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协和眼科坚持到非洲及东南亚国家开展“光明行”,将中国的眼科技术带向国际,建立我国与其他国家良好的友谊通道。
 
这一段段发展的历程,背后凝透着无数协和眼科人默默的付出与坚守;
 
这一幕幕佳话的深处,是老一辈协和眼科人用青春、用热情书写出来的成就!
 
于变革中开新局、育新机,成就协和眼科殿堂级地位
 
99年后,董教授成为协和眼科主要负责人,在科室建设中采取了三方面的改革。这些层面的改革对协和眼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协和眼科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工作激励、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改变手术和门诊脱节现象
 
有资历的眼科医生,要求每周都安排手术和门诊的时间,改变了以往大夫每年只能轮转病房4个月为病人手术,大部分时间在门诊工作,致使手术常处于生疏状态,严重影响手术效果。改变手术和门诊脱节现象后,既保证手术技术不断纯熟,提高协和眼科的手术技术水平,增加手术量;又保障了协和眼科的门诊量,与此同时医疗纠纷逐步减少。
 
改革手术室
 
协和是综合性医院,之前的手术护士并非眼科专业的护士。随着现代眼科手术发展,眼科显微手术的器械非常精细,需要专业的眼科护士配合设备操作。在董教授的坚持和努力下,培养出一批批眼科专科护士,配合眼科手术,完成了现代眼科手术的要求。此举不仅提高了眼科手术的效率,更保障了眼科手术的质量。
 
科室量化管理
 
首先科室主任以身作则;其次工作量化,临床医疗有工作量、手术量和门诊量,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也有对应的工作量,通过量化,年终总结时工作优秀的人自然脱颖而出。
 
协和百年送祝福
 
董教授感慨,协和眼科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属于螺旋式发展,岁月沧桑的时代中也走过一些弯路,但总体而言,在大家的努力下,协和眼科仍旧走在了我国眼科发展的前列。新竹高于旧竹枝,协和眼科今年发表了众多SCI文章,协和眼科的年轻医师成长很快,从现代眼科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协和眼科将能做出更辉煌的业绩。
 
“作为协和人,在协和工作了一辈子,希望协和的将来更美好,希望协和的每一个成员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协和永远保持辉煌,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更为全世界人民造福,挽救全世界待治疗的眼病患者和失去光明的患者!”

专家简介
 
钟勇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副组长,北京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北美ASCRS会员。
 
擅长复杂白内障手术治疗及疑难视神经疾病(炎症、外伤、肿瘤压迫等)的诊治。
 
初心不改、使命不怠——协和眼科神经眼科的建设与发展
 
1950年,劳远琇教授从美国远涉重洋回到中国,刻苦专研神经眼科相关研究,成为中国的神经眼科的奠基人之一。在劳教授的带领下,协和眼科在神经眼科方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取得了耀眼的成就。细数协和神经眼科那些光辉的瞬间,令人心生触动:
 
劳教授最早在中国提出了烟酒中毒性弱视。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协和医院由十几个学科组成一个中国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研究团队,劳教授率领协和眼科加入了这个团队,进行人体垂体血动力学研究,探讨垂体病变对视功能的影响。这项在1990和1991分别获得了卫生部和中国科技部的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迄今为止神经眼科借助协和这个平台,进行的一项团队协作方面的开创性的技术研究。
 
国际上劳教授首次提出了垂体切削理论,解释了垂体病变、暗区病变情况下的视功能改变。
 
协和眼科推动了全国神经眼科的蓬勃发展。
 
多年来中华眼科学会对神经眼科大力支持,迄今神经眼科学组已经有接近十年的历史。虽然与国际神经眼科的发展相比还处于稚嫩期,仍积极推动了中国神经眼科的发展。尤其在过去的五年中,在全国神经眼科同道的努力下,中国神经眼科逐步与国际接轨,很多工作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学者介入到国际学术论坛中。目前开创性的局面,源于老一辈神经眼科学者牢筑坚固基石和新一代学者倾力奉献,对中国神经眼科的患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然而神经眼科领域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神经眼科作为交叉学科,交叉领域协作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协和神经眼科将与更多的学科交叉协作,如神经内科、神经免疫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内分泌、神经外科等。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知识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如果只依靠一个个人、一个团队、甚至一个单位,是很难将一个学科带到足够高的高度。钟教授指出,神经眼科的困境在于缺少人才,梯队建设和研究的连续性对学科的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神经眼科作为单独学科,虽然在眼科领域受到大家的重视,但从梯队建设来看,仍需要更多的年轻医生投身于神经眼科领域的研究。
 
作为协和人,作为中国神经眼科的开创者,钟教授希望不辱使命,为传承学科发展尽绵薄之力。更为重要的是,希望所有致力于神经眼科研究的全国同道,大家共同努力建好梯队。
 
协和百年感悟
 
9月16号是百年协和诞辰之日,近一个月协和医院有各种各样活动,如文化传承,协和老前辈的历史回顾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协和新人对协和文化的传承。钟教授感慨,协和医院曾经在中国的医学论坛、医学领域里,几乎是神坛的地位,现在全中国的医学飞速发展,协和已经不再是鹤立鸡群,而是鹤立鹤群。协和肩负的使命从来都不是去压倒别人做第一,而是要带动大家一起,做医疗改革尤其是医学创新领域和医学研究的排头兵,或者做导向研究。作为协和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借着百年诞辰,各个科室也在回顾辉煌历史,但是不能沉浸在历史中。在协和将来的发展中,眼科肯定不辱使命,为协和的发展添砖加瓦。
 
“衷心祝愿协和医院,在中国医学发展中,永远保持自己的风格,保持协和文化,保持协和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传统,永远做中国医学领域的排头兵。为中国医学的发展,贡献协和医院自己的一份力量。祝协和医院百年诞辰,生日快乐!”
 
专家简介

叶俊杰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葡萄膜炎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眼科疾病防治分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分会黄斑病学组顾问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等职。
 
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及感染性眼病的诊断、药物治疗、眼底激光、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及各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切除术。
 
医者仁心,只为守护光明
 
“我热爱我的职业。从医四十年,我遇到过许许多多疑难重症,正是因为这份丝毫未减的“热爱”,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让我不断去攻克一个个难题。在给患者带来光明的同时,我也收获了巨大的快乐与幸福。”
 
恰逢协和百年华诞之际,叶教授分享了其40多年从医生涯中,两个记忆深刻的患者故事。
 
第一个故事
 
记得在25年前的一个冬天,一对母子走进叶教授的诊室。“大夫,上周我的左眼突然看不见了,这两天右眼也开始看不清……”这名中年女性患者神情焦虑,满脸疲惫。她曾经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左眼葡萄膜炎、眼底出血”“左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经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球周注射无效,视力继续下降,改用阿昔洛韦治疗,但病情仍进行性加重。之后,患者的右眼又出现了前节炎症及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力迅速下降至0.4,再增加阿昔洛韦剂量,病情继续恶化。
 
叶教授为患者检查了视力,结果令人忧心——右眼只有0.4,左眼无光感。根据双眼眼部表现,诊断为“双眼急性视网膜坏死,左眼视网膜全脱离,左眼黑曚”。急性视网膜坏死是由疱疹族病毒感染导致的严重致盲性眼病。这种眼病不仅发病迅速,而且预后差。当时,国内普遍采用针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阿昔洛韦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但是,这名患者病情每况愈下,使用阿昔洛韦无效。叶教授不禁想:有没有其他感染病原体的可能?在胡天圣教授的支持下,拟对患者无光感的左眼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同时获取脉络膜视网膜组织,以确定感染病原体。在当时,脉络膜视网膜活检是国内首例。上报科室、医院领导批准后,叶教授找到患者和家属进行术前谈话。这对母子的心情,或许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但只有查出感染病因,才能对症治疗,努力挽救患者的视力。叶教授详细解释了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最终还是要患者本人决定。“如果我两只眼睛都看不见了,可怎么办呀,叶大夫……”“我们就是奔协和来的,就是奔叶大夫您来的,这是最后的希望了”。这样的情景,在叶教授从医生涯中经历过无数次。患者的依靠和信赖让叶教授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担忧——如果治疗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怎么办?患者和家属能够理解吗?每一次,这样的担忧都会被身为医生的强烈责任感所战胜:无论如何,都要尽全力去挽救患者的视力。“如果您是我的家人,我会帮助您选择尽早手术,哪怕是一点点的希望也不能放弃”。患者含泪望着叶教授,点了点头。最终,经患者和家属同意,进行了左眼脉络膜视网膜活检术,而感染病原体结果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这一结果是鼓舞人心的。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可通过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更昔洛韦药物。叶教授对患者探索性进行右眼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药术,同时更昔洛韦静脉点滴。经过治疗,患者双眼的炎症均得到控制,右眼视力提高至1.0,眼底病变全部消退。左眼术后视网膜复位,眼球外观正常。随诊13年余,患者右眼视力一直保持在1.0。
 
在临床上,经由医生救治的患者,就像一个个独立的“点”。通过不断地寻找共性、发现特性、总结规律,这样的“点”也会慢慢连成线,加深对疾病的了解,最终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正是通过这一病例,提高了急性视网膜坏死的诊治水平,得以挽救更多的患者。迄今为之,国内临床上仍在沿用这一治疗方案。
 
第二个故事
 
医生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眼科医生更是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20年前的一个夏天,诊室里来了一名33岁的男性患者。他的双眼看不见已有两个月之久,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血管炎、左眼视神经炎”。口服激素治疗后,病情仍在进展。叶教授为患者做了眼底检查。当看到“番茄奶酪样”眼底时,一个念头忽然在脑海中闪过——叶教授想起在美国进修时见过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其主要是AIDS晚期并发眼部病变。这种“似曾相识”,立刻引起了叶教授的注意。追问病史得知,患者在1995年曾因外伤输过血。但当问他是否做过HIV血清抗体检测时,得到的回答却是——“阴性”。经过谨慎考虑,叶教授先后为患者查了2次HIV血清抗体,结果均提示阳性。请协和医院感染科李太生教授会诊后,确诊为“HIV感染、AIDS期”。这时,眼科确诊为“双眼AIDS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在诊断明确后,治疗得以顺利展开。分别对患者的双眼采取更昔洛韦玻璃体注药术。注药后1周,患者双眼视力由无光感提高至光感,3周后眼底病灶消退。看到患者高兴的样子,叶教授心里感到些许安慰,但还是不满足这样微小的好转。科室的其他医生安慰我:“叶大夫,患者视力能从无光感提高至光感,已经是一个质变了。”叶教授虽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忍不住想,如果患者能早一点发现感染HIV病毒,早期用药,就可以避免眼部的并发症;如果患者的眼部病变能够早期治疗,或许视力比现在还会更好一些。
 
这是在我国发现的首例以眼部症状首诊的艾滋病患者,此后,在我国率先开展了HIV/AIDS眼部病变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相关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模式,此项研究2015年被评为我国眼免疫学领域近五年十大研究进展。与感染科合作首次在我国AIDS患者房水中检测到HIV病毒,首次在我国AIDS患者泪液中检测到HIV病毒,两项发现分别被评为2005、2011年中国十大医学新闻。利用国内外会议及讲座将HIV/AIDS的眼部病变诊断要点推广,总结撰写了发表相关中英文文章22篇,主编相关著作1部,为提高眼部为首发症状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而努力。
 
在为患者诊治的过程中,叶教授更加热爱眼科医生这一追求光明的神圣职业。正是因为这份热爱,哪怕仅有1%的希望,也会用100%的努力去挽救患者的视力。
 
这两个病例仅仅是叶教授宇宙星辉般职业生涯中的两点星光。治愈,不仅仅是眼病,不仅仅是光明,更是带给患者一份生活的希望,一份人生的前路,这才是医生更重要的价值。
 
协和百年的祝福
 
叶教授表示,愿意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健康工作一生。祝愿北京协和医院继续为全国患者,尤其是疑难重症患者带来福音,协和眼科让更多的人重见光明。希望年轻的医生们能够继承协和传统——严谨求精,勤奋奉献,享受协和荣誉的同时努力工作为协和建设添砖加瓦。祝福协和、祝福眼科,新百年再创辉煌!
 
不忘来路,始知归处。百年大党,征途如虹。百年协和,一切为民。
 
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祝福协和百年华诞,共期未来美好明天!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