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两会最强音,谱写眼健康事业发展新篇章

  • 2021-03-16 16:15:00
  • 1054 Views

 编者按:从《全国防盲防治规划》到《“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我国眼健康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现阶段,既是“十三五”眼健康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视觉2020”行动倡议收官之年,更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开篇布局之年。两会期间,“戴美瞳”“眼健康”等词汇轮番登上热搜榜,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聚焦两会·眼科最强音”专场,特别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集团董事长何伟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甦雁教授,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希玛国际眼科医疗集团主席林顺潮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教授做客直播间,围绕眼底病及近视防控等两会热点话题进行研讨,对他们在两会所做的提案做了更加细致深入的解析。北京协和医院陈有信教授对会议进行主持。

 
王宁利教授:关注全民眼健康、将眼病防治纳入慢病管理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眼底一张照,慢病我知道”“视神经一张照,青光眼早发现”王宁利教授通过眼病防控口号的提出,生动的阐述对两会提案-——将眼病防治(眼底照相和眼病筛查)纳入到国家慢病管理体统中。
 
王教授表示,在其参与的国际疾病危险因素和疾病负担的研究中,发现中国新增的中、重度视觉损害以133%和147%的速度增长,在G20国家中排名第一、第二名,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慢病造成的眼部疾病,二是生活方式(近视),三是人口老龄化。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防盲归入慢病管理,而目前我国归入慢病筛查的是高血压、糖尿病2种病。眼病纳入慢病管理是一项体量巨大的事业,王教授强调可以初步将眼底照相和眼病筛查加入到慢病筛查,一方面协助高血压、糖尿病诊断,另一方面可尽早发现并发症。
 
参与了国家领导人与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代表的联组会后,王宁利教授感受颇深,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与教育建设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使得医疗和教育界人士备受鼓舞,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之路,所有医生都需要在公共卫生层面改变观念,要坚持防治结合。医生除了是专家,更是疾病控制专家,在国家加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过程中,公立医院应该更多的思考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发展,医生个人也要思考,在新时期如何更好的实现自身发展。
 
林顺潮教授:加快以眼底病为新攻关目标的防盲治盲体系建设
 
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方式转变,我国眼底病防盲的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与年龄相关性眼病和代谢相关性眼病,如黄斑变性(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正日益凸显,成为中国当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林顺潮教授因此将加快眼底病为新攻关目标的防盲治盲体系建立作为两会提案,将眼底病的防治作为应对的重点,强调眼底病的早查早治。对于这一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林教授表示,随着国内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化、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使得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以眼底检查为“窗口”,实现远程筛查,推广便捷式的眼底疾病筛查技术,提高眼底疾病筛查力度。
 
何伟教授:乡村振兴中的健康乡村建设、数字化赋能助力儿童近视防控
 
何教授作为连任三届的政协委员,一直关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农村医疗卫生,他的提案始终聚焦基层医疗问题。何教授表示,他之所以重点关注农村,一方面是农村近视的发病率与城市相近,但医疗资源与城市比较相差很多,需要依靠城市医生走入农村、进行公共卫生宣传教育、筛查和预防,因此提出能否依靠远程医疗、高效率解决农村孩子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我国乡村医力量匮乏,数量质量不足,何教授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将提高乡医村医待遇作为了重要内容,期待解决三级医疗网的中坚力量的后顾之忧,将使得乡村医生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奠定乡村振兴的基础。
 
远程医疗的实现道阻且长,需要平台、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可穿戴设备、经济等多方面的支持。何教授身先士卒,其所带领的团队不仅通过远程医疗中心向边远地区特别是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还通过培训平台开展远程培训,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基层医疗队伍的诊疗水平,推动健康乡村建设。
 
毕宏生教授: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
 
两会期间毕教授共提出8个提案,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治,初级眼保健网络,青少年近视防治等多个方面,同时将眼视光医师的医疗卫生系统管理体制问题纳入讨论。
 
对于从“以治病为中心 ”向“以健康为中心”大转变的背景下,作为眼科医生应如何顺势而为,紧跟时代的问题,毕教授提出了他的观点:首先要将初级眼保健做好,包括但不局限于近视、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将重点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这是健康中国行特别重要的一环,并列入了2019-2030健康中国行动的规划;第二个是建立以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健康理念。具体实施建议如下:首先是建立初级眼保健网络,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防盲网络,从组织架构上解决结构性问题。其次是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提升诊疗水平,检查、诊断、精确转诊的能力,对于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早治。最后是医防协同,查防治应密切结合,最终目的是让患者不得病、少得病、得轻病。
 
谈及青少年近视防控,毕教授提出视力筛查应从幼儿园开始,研究表明,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对于预防高度近视有重要意义,不仅仅是近视,眼健康筛查可以在早期发现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白内障以及某些先天性眼底病,筛查时间越早,越早进行干预治疗,防止后期严重并发症发生,为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管理。
 
李甦雁教授:推动标准化的诊疗中心建立
 
在今年的两会上,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甦雁提交的议案中,更是提出了“推动标准化的诊疗中心在全国的建立”、 “建议儿童用药立法"、限制“给小孩开大人药”等建议 。 
 
李教授表示由于我国目前致盲眼病疾病谱已发生了重大改变,眼底病在致盲性眼病中所占比例较大,但现阶段我国眼底病医生相对不足,全国专业眼底病医生尚不足3000名,却要面对数千万的眼底病患者。很多患者的眼病治疗在基层受到阻碍。因此对于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需要眼底病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诊治能力,不仅限于诊断,还包括规范的治疗、随访,所以检查要完整,治疗要标准,随访应规范化。从而推进致盲性眼病标准化诊疗中心在全国的建立,形成全国性的眼底疾病诊治网络,助力全国致盲性眼病诊疗水平的提升。
 
同时李甦雁教授对儿童用药立法和基药目录的调整也予以关注高度关注。李教授表示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是每三年调整一次,但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眼科用药调整较少,致盲性眼病相关的主流治疗药物仍未进入基药调整范围,药物缺乏,且多为老药。而且许多药品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眼部疾病状况和临床诊疗需求,因此应根据眼科疾病谱增加眼科基药。
 
史伟云教授:对高法“咬文嚼字”,高度关注医生个人安全
 
因为关注眼表安全,以“戴美瞳”登上热搜的史伟云教授在本次座谈中,同样强调“安全”问题,将医疗卫生单位的安全建设与医生的个人安全保障,作为提案的重点,史教授提到,因为自己是医务工作者,对医院安全格外关注,因此提出建议将最高法报告中的“支持平安医院建设”更改为“依法保证平安医院建设”,简短几个字的改变,将医疗卫生安全保障提升到法律层面,让广大医疗工作者有个更为安心的保障。史伟云教授还提出,国家应尽快出台解决医患问题的相关法律,督促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这些切实有效、深入基层的建议,也使得史伟云教授被聘为全国高法的法律监督员。
 
近视防控、基层医疗、防盲治盲、眼底筛查、远程医疗……,热词接连不断,关注有增无减,在两会期间,眼科界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心系国民眼健康事业,为中国医疗卫生建设献计献策,为国民眼健康保健护航,为医疗安全保障筹谋远虑,为医患切身利益多方维护,提出了诸多切合时代、贴合民生的提案,他们既是是技术精湛的眼科医生,又是胸怀家国天下的担当者,中国的眼健康事业在眼科人的齐心协力下,必将走向新的篇章。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